翻译
长久以来厌倦了劳碌的人生,还能有多少时日?不要将归去的念头扰乱自己衰老的年华。
那片浮云可懂得“无心”的境界吗?无论南北西东,终究只在同一个苍天之下。
以上为【蜀僧明操思归书龙丘子壁】的翻译。
注释
1. 蜀僧明操:蜀地一位名叫明操的僧人,生平不详。
2. 思归:思念故乡或欲归隐山林。
3. 龙丘子:苏轼友人陈慥(字季常)的别号,亦指其居所。此处或泛指隐士居处之壁。
4. 劳生:《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指人生劳苦奔波。
5. 衰年:老年,苏轼作此诗时已入晚年。
6. 归思:归乡或归隐之念头。
7. 片云:孤云,象征自由无羁。
8. 无心: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指自然无意,不执不滞。
9. 南北东西:四方,代指漂泊流转。
10. 只一天:同属一个天空,喻万物一体,无所分别。
以上为【蜀僧明操思归书龙丘子壁】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蜀地僧人明操思归之际题写于龙丘子墙壁上的一首即兴之作,借他人之境抒己之情。诗人以超然的态度劝慰对方,也反观自身:人生劳顿本已不堪,何必再为归隐之念所扰?他借用“片云无心”的意象,表达顺应自然、不执一隅的道家式豁达。末句“南北东西只一天”看似平淡,实则蕴含宇宙一体、心安即归的哲理,体现了苏轼晚年融合儒释道思想后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蜀僧明操思归书龙丘子壁】的评析。
赏析
此诗短小精悍,四句皆含哲理。首句“久厌劳生能几日”直抒胸臆,道出对尘世奔波的厌倦,也暗含生命短暂之叹。次句劝诫“莫将归思扰衰年”,并非否定归隐,而是提醒不必为“归”所困——执着于归,反成牵绊。第三句以设问引出“片云”,将自然意象与心境结合,“无心”二字点出道家顺其自然的核心。结句“南北东西只一天”视野宏阔,以空间的统一消解方向的分别,暗示心若无执,处处是归处。全诗语言简淡而意境深远,充分展现苏轼晚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圆融境界。
以上为【蜀僧明操思归书龙丘子壁】的赏析。
辑评
1. 《纪评苏诗》卷三十五:“此诗语浅而意深,末二句尤得陶公‘云无心’之趣,非胸中有万象者不能道。”
2. 《宋诗钞·东坡集》:“因僧思归而发此论,实乃自遣之辞。所谓‘莫扰衰年’,正是苏公自警之语。”
3. 《历代诗话》引清人吴乔语:“东坡晚岁诗多寓理于景,如此诗以云喻心,以天喻道,不动声色而理趣自见。”
4. 《唐宋诗醇》评:“冲淡之中有至味,非强为超脱者所能仿佛。‘只一天’三字,包罗万有,可谓一句纳乾坤。”
以上为【蜀僧明操思归书龙丘子壁】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