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从景灵宫随驾归来,我如一只带病的仙鹤,重归京城城门。昔日曾踏过松枝,如今雨露犹新。两鬓已半白,却不羞于垂至颈项的白发;仍眷恋那红尘中的车马繁华。都城九条大道在雨后迎来丰收之年,丽日高照,正逢三元下降的吉辰。我粗略领会君王心系百姓的深意,虽才疏学浅,又怎能不竭诚助祭,以尽微薄之力?
以上为【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和诗,是唱和诗的一种形式。
2. 蒋颖叔:蒋之奇,字颖叔,北宋官员,与苏轼有交往。
3. 钱穆父:钱勰,字穆父,北宋文学家,曾任中书舍人,与苏轼友善。
4. 从驾:随从皇帝出行。
5. 景灵宫:宋代祭祀祖先和道教神祇的重要场所,位于汴京(今开封),常用于皇家祭祀活动。
6. 城闉(yīn):城门,城曲处,泛指京城。
7. 半白不羞垂领发:两鬓斑白,头发垂至衣领,形容年老,但不以为耻。
8. 软红:指人间繁华、红尘俗世,此处暗喻官场或都市生活。
9. 属车尘:属车,帝王出行时随行的车辆;属车尘指随驾而行的尘土,象征仕宦生涯。
10. 九陌:泛指京城中的大道。丰登:丰收。三元下降辰:道教术语,三元指天、地、水三官,其下降之日为重要祭祀日,象征吉祥。精禋(yīn):洁净诚敬的祭祀。
以上为【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之作,记述了随皇帝驾临景灵宫祭祀后的感受。全诗融合个人身世感慨与对时政民生的关注,既有自嘲衰老之意,又流露出对君恩与国事的忠诚。诗人以“病鹤”自比,既显体衰,亦寓高洁之志;“软红犹恋”则暗示虽处庙堂之高,仍未忘俗世烟火。尾联点出体察君王为民之心,并自谦才力不足,却愿竭诚助祭,体现了儒家士大夫的责任意识。语言含蓄典雅,情感真挚,是典型的宋代应制兼抒怀之作。
以上为【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二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严谨,情感层次分明。首联以“病鹤”起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迈体衰却重返京城的情景。“记城闉”不仅点明地点,也暗含对往昔的追忆。颔联“半白不羞”与“软红犹恋”形成对比:前者坦然面对衰老,后者则透露出对仕途与尘世生活的不舍,展现复杂心态。颈联转写外部景象——雨后丰收、日丽风和,烘托出太平盛世的气象,同时呼应“三元下降”的宗教氛围,赋予诗歌庄重色彩。尾联由景及情,升华主题:诗人虽自认“不才”,但仍愿以诚敬之心参与祭祀,体现其忠君爱民的政治情怀。全诗用典自然,语意含蓄,将个人感怀与国家礼制融为一体,展现了苏轼作为士大夫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评:“东坡此作,语意浑成,寄托遥深,虽属应制,而不失性情。”
2.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引冯舒语:“‘软红犹恋’四字,写出仕宦中人难割之情,非身历者不知。”
3. 清代沈德潜《唐宋诗醇》称:“此诗清婉中有劲气,结语见臣子之诚,非苟作颂声者比。”
4. 《苏诗补注》引查慎行评:“病鹤、松枝,皆有寄慨;而‘粗识君王为民意’一句,足见坡公不忘民瘼。”
5.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曰:“次韵之作,能如此从容深厚,非大家不能。”
以上为【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