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
花香袭杖履,竹色侵杯斝。
樽酒乐馀春,棋局消长夏。
洛阳古多士,风俗犹尔雅。
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
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
持此欲安归,造物不我舍。
名声逐吾辈,此病天所赭。
抚掌笑先生,年来效喑哑。
翻译
青山耸立在屋顶之上,流水潺潺流过屋前。
园中有五亩地,花木繁茂,竹林清秀而自然野趣盎然。
花香弥漫,沾染在手杖与鞋履之间;竹色青翠,映照进酒杯之中。
春日里饮酒尽享余春之乐,夏日中对弈消磨漫长时光。
洛阳自古多才士,风俗仍保持着典雅从容的传统。
司马光隐居不出,却令整个洛社的达官显贵为之倾倒。
虽说是与众人同乐,实则内心自有其独得之乐。
他才德兼备却不张扬,可贵之处在于知音稀少。
先生究竟所为何事?天下人都期待他能教化百姓、治理国家。
连孩童都在诵读“君实”之名,连市井小吏也知晓“司马”之姓。
如此声望,欲归隐何处?造物主不肯放他安闲。
名声紧随我们这些人,这种困顿是上天注定的惩罚。
我拍手笑对先生:你近年来竟学起沉默不语来了。
以上为【司马君实独乐园】的翻译。
注释
1. 司马君实:即司马光,字君实,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资治通鉴》主编,以反对王安石变法著称。
2. 独乐园:司马光在洛阳所建私园,取“独善其身”之意,为其退居讲学之地。
3. 秀而野:秀丽而富有野趣,形容园中花竹自然而不加雕饰。
4. 杖履:手杖与鞋子,代指行走、日常起居,亦象征隐逸生活。
5. 杯斝(jiǎ):古代酒器,此处泛指酒杯。
6. 樽酒:酒杯中的酒,指饮酒之乐。
7. 棋局:下棋,古人常以此消遣时光,尤适夏日清闲。
8. 洛社:指洛阳的士人集团,亦可特指“耆英会”等文人集会,象征当时的文化精英圈。
9. 冠盖倾洛社:达官贵人皆倾慕司马光,纷纷前往拜访或追随其风范。
10. 噤哑:沉默不语,此处指司马光因政见不合而避谈朝政,保持缄默。
以上为【司马君实独乐园】的注释。
评析
苏轼此诗以“独乐园”为题,借咏司马光隐居之所,实则抒写对其人格风范的敬仰与对其被迫隐退的深切同情。诗中通过描绘园林景致,展现司马光清雅高洁的生活情调,又以“四海望陶冶”揭示其政治声望之隆与天下所寄之厚望。后段笔锋一转,由敬慕转为调侃,以“抚掌笑先生”作结,既流露知己之情,又暗含对时局压抑贤才的讽刺。全诗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体现了苏轼一贯的旷达与深情并存的诗风。
以上为【司马君实独乐园】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篇以“青山”“流水”勾勒出独乐园清幽高远的环境,继而描写园中“花竹秀而野”,不仅写出景物之美,更暗示主人品格之清峻脱俗。中间四句写日常生活——春饮、夏棋,看似闲适,实则暗含岁月流转、志业未展之叹。转入对洛阳风气的描写,衬托司马光之德望卓著,“冠盖倾洛社”一句极言其影响力之广。诗人指出司马光虽隐居,实有“独乐者”的精神境界,强调其“才全德不形”的内敛品格,正是儒家理想中的君子形象。
“四海望陶冶”一句陡然拔高,将个人隐逸提升至天下关怀的高度,揭示司马光虽欲避世,却难逃历史使命。结尾数句尤为精妙:从“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的民间声望,到“造物不我舍”的命运无奈,再到“抚掌笑先生”的戏谑口吻,情感由庄转谐,却又谐中含悲。最后一句“年来效喑哑”,表面笑其沉默,实则痛惜其不得发声的政治处境,寓庄于谐,耐人寻味。全诗语言平易而意蕴深厚,堪称苏轼七言古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司马君实独乐园】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写景淡远,寓意深沉,于闲适中见忧国之心,非徒咏园亭而已。”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引冯舒语:“‘花香袭杖履,竹色侵杯斝’,写景入微,便觉园中有生气。”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虽主唐诗,然其论宋诗时尝言:“苏子瞻诗,往往于嬉笑中寓感慨,《司马君实独乐园》是也。”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曰:“此诗前半写园居之乐,后半写众望所归,末以笑语收之,愈见其不能忘世之情。”
5. 钱钟书《宋诗选注》未选此诗,但在《谈艺录》中提及:“东坡赠司马温公诸作,语多敬慎而微讽,如‘抚掌笑先生,年来效喑哑’,似谑实哀,最得温柔敦厚之旨。”
以上为【司马君实独乐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