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蘧瑗自知年岁已非,而我亦不以他为师法对象,流逝的岁月如同手中占卜用的蓍草一般难以把握。
祢衡虽刚直却愿追随孔融(文举),嵇康(中散)又何曾吝惜对向秀(孝尼)的情谊?我辈亦当如此。
我真想卖掉宝剑去买牛,安心归隐务农,准备终老田园;有了钱就买酒痛饮,更无迟疑。
将来某日,我们同居乡里,共养鸡豚,结为社友,定会写下千篇诗作相互唱和。
以上为【次韵曹九章见赠】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作诗唱和,是宋代文人常见的酬答方式。
2. 曹九章:北宋文人曹焕,字九章,与苏轼有交往。
3. 蘧瑗(qú yuàn):春秋时卫国大夫,以贤德著称,晚年自省“吾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此处借指自我反省。
4. 知非:典出《淮南子》,后常用于表示自省年华已逝、悔悟前非。
5. 流年:流逝的岁月。
6. 手中蓍(shī):蓍草,古代占卜用具,此处比喻岁月如卦象般变幻莫测。
7. 正平:指祢衡,字正平,东汉才士,性刚傲物,但敬重孔融(字文举)。
8. 文举:孔融,建安七子之一,曾荐举祢衡。
9. 中散:指嵇康,曾任中散大夫,魏晋名士。
10. 靳(jìn):吝惜。孝尼:向秀的字,与嵇康友善,常相唱和。此句言嵇康并不吝惜与向秀的交情。
以上为【次韵曹九章见赠】的注释。
评析
这首《次韵曹九章见赠》是苏轼回应友人曹九章赠诗之作,体现了苏轼晚年淡泊名利、向往田园生活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诗中借用历史人物典故,既彰显了文化底蕴,又巧妙传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平实而意蕴深远,情感真挚,既有自嘲,又有超然,展现了苏轼“旷达”人格的典型风貌。
以上为【次韵曹九章见赠】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严谨,四联层层递进。首联以“蘧瑗知非”起兴,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表明自己并不刻意效仿古人自省改过,而是顺其自然,流露出一种通达的人生态度。颔联连用两组历史人物典故——祢衡从孔融、嵇康厚待向秀,暗喻自己珍视与曹九章的友谊,也显示其对高洁人格与真挚情谊的推崇。颈联转入现实志趣,“卖剑买牛”化用汉代龚遂劝民务农之典,表达归隐田园、安度晚年的愿望;“得钱沽酒”则体现其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尾联展望未来,设想与友人共居乡间、鸡豚同社、诗酒唱和的图景,充满温情与诗意。全诗由感时到抒志,再到寄情于友,情感真挚而不失风骨,是苏轼晚年酬赠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次韵曹九章见赠】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语淡而意浓,用事自然,不露痕迹,足见公之胸次。”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卖剑买牛’二语,见出处大节;‘鸡豚异日’一联,情谊深厚,真可感人。”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东坡和作,每能化典为情,此诗尤见温厚。末联设想唱和千篇,非笃于友谊者不能道。”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此诗以疏淡之笔写深挚之情,用典如盐入水,不见形迹,而意味悠长。”
以上为【次韵曹九章见赠】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