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秋天旷远,秋露渐生,空气清冽;新生的香蒲紧靠着溪边的石头生长。昨夜一场秋雨过后,西风骤起,寒意逼人;此刻万籁俱寂,却仿佛有声音轻轻拂过窗前,悄然低语。
以上为【绝句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漠漠:形容广阔无边、迷蒙的样子,常用于描写云烟或秋色。
2. 露气清:指秋露滋生,空气清新凉爽。
3. 新蒲:初生的菖蒲,一种水边植物。
4. 倚石:紧靠石头生长。
5. 近溪生:生长在溪水旁边。
6. 夜来:昨夜。
7. 西风急:秋风猛烈吹拂,西风多指秋风。
8. 静向窗前:安静地面对窗户。
9. 似有声:仿佛能听到某种细微的声音,实则以反衬手法突出环境之寂静。
10. 绝句:中国传统诗歌体裁,四句成篇,五言或七言。
以上为【绝句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所作《绝句二首》之一,虽题为“二首”,但此处仅录其一。全诗以细腻笔触描绘秋日清晨的静谧景色,通过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传达出诗人敏锐的感受力与内心的宁静。语言简练,意境清远,体现了宋诗注重理趣与写实相结合的特点。诗中“静向窗前似有声”一句尤为精妙,以动衬静,化无声为有声,深得王维“鸟鸣山更幽”之遗韵。
以上为【绝句二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清幽的秋日图景。首句“漠漠秋高露气清”从大处落笔,展现秋空辽阔、露华清冷的整体氛围;次句“新蒲倚石近溪生”转入近景,描写溪畔新生的蒲草依石而长,充满生机又不失静美。前两句写视觉与触觉交融,已见清寂之意。后两句转写听觉:“夜来雨后西风急”,点明天气变化,带来一丝萧瑟之感;结句“静向窗前似有声”戛然而止,却又余韵悠长——本应万籁俱寂,却说“似有声”,实是以心理感受反衬环境之极静,是典型的“以动写静”手法。整首诗不事雕琢,自然天成,既见物象之美,又含心境之幽,充分展现了苏轼晚年诗风趋于平淡深远的艺术境界。
以上为【绝句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称苏轼绝句“清丽芊绵,得唐人三昧,而神韵自出”。
2. 清代纪昀评苏轼诗:“语浅意深,自然入妙,非刻意求工者所能及。”(见《瀛奎律髓汇评》)
3. 《历代诗话》引吕本中语:“东坡诗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然处处有情。”
4. 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苏轼晚年小诗,往往于寻常景物中寓无限感慨,语淡而情浓。”
5. 《唐宋诗醇》评曰:“此等诗读之如饮清泉,沁人心脾,非胸中有丘壑者不能道。”
以上为【绝句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