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北伐辞前殿,恩诏催排苑中宴。
紫陌惊尘中使来,青门立马群公饯。
绣旗杂沓三十里,画鼓敲铿五千面。
行营暮宿咸阳原,满朝太息倾都羡。
天声一震胡已亡,捷书奕奕如飞电。
还朝策勋兼将相,诏假黄钺调金铉。
丈夫未遇谁得知,昔日新丰笑贫贱。
翻译
将军北伐辞别皇宫前殿,皇帝特诏在御苑设宴催办。
京城大道扬起使者车尘,东门外群公立马相饯。
绣旗纷杂延绵三十里,彩绘鼓阵敲击五千面。
行营暮宿咸阳原野,满朝赞叹全城艳羡。
天朝声威一震胡虏已亡,捷报连绵如闪电传遍。
高秋时节玉门不再闭锁,深夜停传青海告急箭。
可汗垂泪小王哀号,不敢逃窜更不敢迎战。
山川舆图尽归有司掌管,张掖酒泉重开郡县。
还朝记功兼领将相之位,诏赐黄钺执掌金铉。
丈夫未遇时谁能知晓,往昔新丰客曾笑我贫贱。
以上为【大将出师歌】的翻译。
注释
1. 前殿:皇宫正殿,指临行受命之所
2. 紫陌:京师郊野道路
3. 青门:汉代长安城东南门,代指京城城门
4. 画鼓:彩绘战鼓,古代军阵仪仗
5. 咸阳原:今陕西咸阳北原,历史上多次作为出征屯兵处
6. 玉关:玉门关,汉代西北边防重镇
7. 青海箭:代指西北边患,唐代常与吐蕃战于青海
8. 张掖酒泉:汉代所设河西四郡之二,时陷于金
9. 黄钺:以黄金为饰的斧钺,帝王仪仗,赐予重臣象征军事专权
10. 新丰笑贫贱:用唐初马周新丰遭辱典故,喻寒士未遇时的窘境
以上为【大将出师歌】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陆游豪放爱国诗代表作,以虚拟的北伐胜利场景抒写收复中原的毕生夙愿。全诗采用七言歌行体,通过“恩诏催宴”“群公饯行”等隆重场面渲染出征气势,借“天声一震”“捷书奕奕”的夸张笔法构筑理想图景。尾联“新丰笑贫贱”用唐代马周典故,在历史映照中凸显寒士建功的深层诉求。诗中地理意象横跨西北边塞,展现陆游对军事形势的深刻认知,在浪漫想象中蕴含现实思考。
以上为【大将出师歌】的评析。
赏析
本诗展现陆游诗学理想与军事抱负的完美融合。开篇以“恩诏催宴”的紧迫感奠定全诗基调,中段用“绣旗三十里”“画鼓五千面”的巨数对仗,构建排山倒海的军容意象。“天声一震”至“青海罢箭”六句,以雷霆万钧之势完成北伐想象,其中“垂泣”“跳奔”的细节描写强化了戏剧张力。地理意象的精准运用(玉关、青海、张掖、酒泉)体现其“地理即战略”的军事思想。结尾在功成名就的顶点突转“新丰贫贱”,形成巨大心理落差,揭示南宋主战派普遍的精神困境。全诗虚实相生,既有汉大赋的铺陈气象,又含老杜沉郁顿挫之致。
以上为【大将出师歌】的赏析。
辑评
1. 清·赵翼《瓯北诗话》:“放翁《出师歌》纵横跌宕,直追岑嘉州《走马川行》。‘画鼓五千面’句,雄丽冠绝南宋。”
2.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此篇格局宏阔,自‘紫陌惊尘’至‘青海罢箭’,节节倒卷,如层云叠浪。”
3.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诗中地理皆关恢复大计,玉门、青海代指金占区,张掖酒泉暗含汉唐旧疆,非泛泛设辞。”
4.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陆游将岑参边塞诗的雄奇与杜甫叙事诗的沉痛熔为一炉,‘可汗垂泣’之描写,已开元代边塞诗先声。”
5. 莫砺锋《陆游的诗歌艺术》:“尾联用马周典故自我解构,在虚拟凯旋中植入现实悲凉,形成豪放与沉郁的双重变奏。”
以上为【大将出师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