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你且回去休息吧,我想要睡了,人们说这句话出自天然本性。醉中对着客人睡去又有什么妨碍呢?应当相信,就连陶渊明也未必比这更贤达。
以上为【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的翻译。
注释
1. 李行中:名常,字行中,北宋人,苏轼友人,曾任御史,喜山水,建醉眠亭于庐山。
2. 秀才:古代对士人的通称,此处指李行中为读书人。
3. 醉眠亭:李行中在庐山所建小亭,取醉后安眠之意,象征隐逸闲适。
4. 君且归休我欲眠:化用《晋书·陶潜传》中“我醉欲眠卿可去”之语,表现随意自在之态。
5. 出天然:出于自然本性,非矫饰造作。
6. 醉中对客眠何害:醉后在客人面前入睡又有何妨,强调不拘礼节。
7. 须信:应当相信。
8. 陶潜:即陶渊明,东晋著名隐士,以高洁、淡泊著称。
9. 未若贤:不如(你)贤能,此处为反语,实则赞李行中之洒脱更胜陶潜。
10. 此诗为组诗第三首,整体风格旷达幽默,体现苏轼对友人生活方式的欣赏。
以上为【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苏轼为友人李行中所建“醉眠亭”题写的组诗之一,通过轻松诙谐的口吻,表达了对闲适自在、率真自然生活态度的推崇。诗中以“归休”与“欲眠”起句,直抒胸臆,展现出一种不拘礼法、顺应本心的生活哲学。后两句借醉眠无妨、反衬陶潜之贤亦有所不及,实则是以反语赞许李行中的洒脱境界。全诗语言平易却意蕴深远,体现了苏轼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以上为【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苏轼一贯推崇的“真率自然”的人生理想。开篇“君且归休我欲眠”直接引用陶渊明典故,却不落窠臼,赋予新意——不是孤高避世,而是坦然示人本真状态。次句“人言此语出天然”点明这种行为合乎天性,无需掩饰。三、四句笔锋一转,提出“醉中对客眠”本无妨,并进一步断言“陶潜未若贤”,看似贬低前贤,实则通过对比凸显李行中更为通达、毫无挂碍的精神境界。这种“以不贤为贤”的反衬手法,正是苏轼智慧所在。全诗寓庄于谐,表面戏谑,内里深含对自由人格的礼赞,充分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仍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
以上为【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卷十三引查慎行曰:“此等诗看似游戏,实得渊明遗意,而更进一层,谓任真之极,连‘高致’亦不立,方是真洒落。”
2. 清·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云:“语涉戏谑,而意味深长,盖以醉眠见其无拘碍,较陶之犹有矜持者为更高。”
3. 宋·施元之注苏诗云:“公以此诗赠李,非止咏亭,实寄其超然物外之怀也。”
4. 《宋诗钞·东坡集》评:“三首皆以醉眠写志,此章尤妙在推倒古人,自标一格。”
以上为【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