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上林苑中珍贵的树木遮蔽了池台,来自蜀地和江南的各种特产跨越万里运来。
不仅在餐盘中能见到卢橘,有时在粽子中也能尝到杨梅。
以上为【皇太后阁六首】的翻译。
注释
1. 皇太后阁:宋代宫廷中为皇太后居所或节令庆典所设的楼阁,此处指在皇太后寿辰或节日时题写的应制诗组。
2.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俱佳,风格豪放自然。
3. 上林:即上林苑,汉代皇家园林,此处借指宋代皇宫园林,象征皇家气派。
4. 珍木:珍贵的树木,形容园林景色优美,也暗喻人才或祥瑞。
5. 池台:池边的亭台楼阁,泛指宫苑建筑。
6. 蜀产吴包:四川和江南地区的物产,泛指全国各地进贡的珍品。
7. 万里来:形容贡品来自遥远之地,体现帝国疆域辽阔、交通畅达。
8. 不独:不仅,表示递进关系。
9. 盘中见卢橘:卢橘即枇杷,古称“卢橘”,《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黄甘橙楱,枇杷卢橘”之句,此处指宫廷饮食之精美。
10. 粽里得杨梅:指端午节等节庆时,粽子中可能包裹杨梅等果品,体现饮食习俗的丰富与创新。
以上为【皇太后阁六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皇太后阁六首》之一,属应制诗,作于宫廷节庆场合,旨在歌颂皇室生活的富庶与祥和。诗中通过描绘珍稀果品从各地贡入宫廷的情景,展现国家幅员辽阔、物产丰盈,也暗含对皇太后福寿安康、享尽天下的祝愿。语言平实而意蕴温厚,以日常饮食中的细节切入,体现宋代宫廷文化的精致与包容。虽为应酬之作,仍见苏轼观察细腻、用典自然之功。
以上为【皇太后阁六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写景起兴,首句“上林珍木暗池台”勾勒出宫廷园林的幽深华美,“暗”字既写出树木繁茂遮蔽楼台之景,又赋予画面以静谧深远的意境。次句“蜀产吴包万里来”笔锋一转,由近及远,展现天下物产汇聚京师的盛况,暗含国力强盛、四方宾服之意。后两句尤为精妙,从宏观转入微观,以“盘中卢橘”“粽里杨梅”两个生活细节,将皇家生活的精致具象化。卢橘出自《史记》,典故运用自然;杨梅入粽则可能是当时南方风俗的反映,体现南北物产文化交融。全诗不事雕琢而意趣盎然,于平淡中见深厚,是苏轼应制诗中清新脱俗的代表作。
以上为【皇太后阁六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虽应制,然不落俗套,以果馔入诗,别开生面。”
2. 《历代诗话》卷五十七引《竹坡诗话》:“东坡《皇太后阁》诗,‘粽里得杨梅’一句,最得风人之致,盖于细微处见广大气象。”
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东坡七集》:“轼应制诸作,多寓讽谕,然此组诗语意温雅,专以颂圣为主,亦合体制。”
4.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语虽浅近,而气象雍容,非胸中有万卷书、目中有万里境者不能道。”
5.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苏诗无施不可,即应制小篇,亦能出之以谐趣,寓之以深情,‘粽里得杨梅’真妙语也。”
以上为【皇太后阁六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