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三尺见方的清池平滑如镜面,鱼儿在剪刀般的水草间嬉戏游动。
我等怎能像它们这般快乐,依傍着洲渚跃过波澜度此一生。
以上为【窗下戏咏三首】的翻译。
注释
1. 剪刀叶:水草形态,白居易《池上》“剪刀叶碎青珊瑚”
2. 戏鱼:化用《庄子·秋水》“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3. 傍渚:临近水洲,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4. 跳波:鱼跃水面,《汉书·李陵传》“下视深渊,跳波涌浪”
以上为【窗下戏咏三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陆游《窗下戏咏》组诗之一,通过观鱼之乐反照士人困境。前两句以“清池镜平”的静态画面与“戏鱼游行”的动态细节,构建出幽邃的微观世界;后两句“安得如渠乐”的诘问与“跳波过此生”的想象,在物我对比中揭示生命状态的差异,既承庄子濠梁观鱼的哲学思辨,又融白居易“池鱼”诗的闲适意趣,体现南宋士人仕隐矛盾中的精神寄托。
以上为【窗下戏咏三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绝在艺术上呈现“由静入动”的观照层次。首句“三尺清池”以有限空间开启无限遐想,“镜面平”的精准比喻既写实景又暗喻心境的短暂平静;次句“剪刀叶底”的视觉遮挡与“戏鱼行”的若隐若现,赋予画面灵动质感。后两句突转抒情主体,“吾曹”的群体自称与“如渠乐”的个体向往形成张力,“跳波过此生”的结句尤见匠心:既保留鱼跃的物理特性,又注入人生轨迹的象征意义,在生物本能与生命理想的叠合中完成诗意升华。陆游巧妙化用柳宗元“俛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的宇宙意识,将其凝缩为窗下清池的日常观照,展现宋代诗人“即小见大”的典型思维模式。
以上为【窗下戏咏三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放翁《窗下戏咏》‘吾曹安得如渠乐’,即渊明‘望云惭高鸟’意,而‘傍渚跳波’更觉生动。”
2. 明·杨慎《升庵诗话》:
“陆务观‘剪刀叶底戏鱼行’,从谢玄晖‘鱼戏新荷动’化出,而‘跳波过此生’五字,真得濠梁遗韵。”
3.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游诗闲适之作,‘三尺清池镜面平’二十八字,可作《闲居赋》观。”
4. 清·陈衍《宋诗精华录》:
“此诗后二句用反诘语气,较白乐天‘何必沧浪去,即此可濯缨’更多身世之感。”
以上为【窗下戏咏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