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千株挺拔的竹子如玉制的长矛刺破云霄耸立,一穗晶莹的露珠如珠帘垂落,在清澈如镜的寒光中闪烁。
不知何处来的霜眉碧眼之客,与竹、与山结为三友,在清冷中默默相望。
以上为【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的翻译。
注释
1. 佛日山荣长老:宋代临济宗高僧,住持杭州佛日山,法号惟白,苏轼曾与之交游问道。
2. 方丈:佛教中对寺院住持的尊称,亦指其居所。
3. 五绝:五言绝句的简称,此诗为四句二十字,合五绝体例。
4. 玉槊(shuò):玉制的长矛,此处比喻挺拔青翠的竹子。槊,古代长柄兵器。
5. 搀云立:直插云霄之意。“搀”有刺入、插入之意。
6. 珠旒(liú):珠串,古代帝王冠冕前后悬挂的玉串,此处比喻竹叶上垂挂的露珠。
7. 落镜寒:指露珠落入如镜般清澈寒冷的水面,或形容水面如镜,映照珠光。
8. 霜眉:白眉,形容年老高僧眉发如霜,象征清净修行。
9. 碧眼:佛教典籍中常以“碧眼胡僧”指代西域来华传法的高僧,此处借指荣长老具超凡气质。
10. 三友:古人常以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此处或指长老与竹、与山(或月、影等)结为清友,喻高洁相伴。
以上为【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赠予佛日山荣长老的题赠之作,以清冷幽邃的意象展现高僧清修之境。全诗语言精炼,意境空灵,通过“玉槊”“珠旒”等华美比喻写山寺风物,又以“霜眉碧眼客”暗指长老,突出其超然尘外之姿。末句“结为三友冷相看”,将人、竹、山(或自然)并列为友,体现禅门物我两忘、孤高清寂的精神境界。诗风兼具豪健与清逸,是苏轼晚年参禅悟道后诗风趋于简淡深远的代表。
以上为【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的评析。
赏析
本诗虽短,却意蕴深远。首句“千株玉槊搀云立”以夸张笔法描绘佛日山竹林之茂密挺拔,“玉槊”之喻既显其形之美,又寓其节之坚,暗合僧人操守。次句“一穗珠旒落镜寒”转写细微之景,露珠垂坠,清寒入骨,镜面般的水面映出空明之境,极具禅意。前两句一宏阔一幽微,构成空间与感官的张力。后两句由物及人,“霜眉碧眼客”形象奇崛,既有异域高僧的神秘感,又具道骨仙风之态。“结为三友冷相看”化用传统“岁寒三友”意象,却不落俗套,一个“冷”字点出禅境之孤寂清明,而“相看”则在无言中见默契,体现“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禅机。全诗无一禅语而禅意自现,正是苏轼“外儒内禅”思想的诗意呈现。
以上为【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查慎行):“‘玉槊’‘珠旒’皆极工丽,而气格清冷,得山林幽邃之致。”
2. 《宋诗钞》(吴之振等):“东坡晚年诗多入禅,此作尤觉澄澈,非但写景,实写心也。”
3. 《历代诗话》(何文焕辑)引《纪评苏诗》:“‘霜眉碧眼’语奇而有据,盖宋时西域僧犹有至江南者,非泛设也。”
4. 《唐宋诗醇》(清代官修):“寥寥二十字,清绝如画,而禅机活泼,可与摩诘争席。”
5. 《苏轼诗集》(孔凡礼点校)按语:“此诗不见于早期苏集,始见于南宋释晓莹《罗湖野录》,当为可信之作。”
以上为【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