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拄着藜杖,裹着饭食匆匆出门,眼前刚得到的零钱转眼间就花光了。
只落得孩子们说话口音变好了些,一年中大半时光都在城里度过。
以上为【山村五绝】的翻译。
注释
1. 杖藜:拄着藜茎制成的手杖,代指年长者或贫苦人出行。
2. 裹饭:包着饭食,指带饭上路,说明生活简朴,外出劳作。
3. 去匆匆:急急忙忙地离开,暗示生计所迫,不得闲暇。
4. 过眼青钱:刚到手的钱财。“青钱”指铜钱,因其色泽青绿而称。
5. 转手空:转眼间花光,形容收入微薄且开销迅速。
6. 赢得:只落得,仅仅换来,带有讽刺意味。
7. 儿童语音好:指孩子因常去城里,学会了城里人的口音。
8. 一年强半:大半年,超过一半的时间。
9. 在城中:指农民为谋生频繁进城,远离山村家园。
10. 山村五绝:此为组诗第五首,共五首,反映山村生活百态。
以上为【山村五绝】的注释。
评析
《山村五绝》是苏轼组诗中的第五首,通过描写山村百姓为生计奔波、频繁出入城中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困顿、农民不得不依附城市谋生的现实。诗中语调看似平淡诙谐,实则蕴含深切的同情与讽刺。前两句写农民手头拮据、入不敷出的窘境,后两句以“赢得儿童语音好”这一表面看似收获的细节,反衬出长期离乡背井、劳碌无果的辛酸。全诗语言简练,对比强烈,体现了苏轼关注民生、体察民情的人文关怀。
以上为【山村五绝】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位山村农人奔波于城乡之间的日常图景。首句“杖藜裹饭去匆匆”,形象地刻画出一个贫困潦倒、匆忙出行的老农形象,动作细节中透露出生活的艰辛。次句“过眼青钱转手空”,用“过眼”与“转手”两个动态词,极言收入之短暂,揭示农村经济的脆弱。第三句笔锋一转,说“赢得儿童语音好”,看似轻快,实则充满反讽——本应扎根乡土的孩子,却因频繁进城而改变口音,这“收获”背后是家庭分离、乡土文化流失的代价。结句“一年强半在城中”,点明农民已非传统意义上的耕作者,而是被迫卷入城市经济体系的边缘劳动者。全诗语言朴素,却意蕴深远,以小见大,展现了苏轼对社会底层命运的深刻洞察。
以上为【山村五绝】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评:“语浅意深,看似谐谑,实含悲悯。”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引冯舒语:“‘赢得’二字,冷语刺骨,讥世甚深。”
3.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此诗以寻常口语写民间疾苦,不加雕饰而情味自足。‘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句,尤具反讽之力,令人回味。”
4. 张鸣《宋诗菁华》:“此诗表面轻松,内藏沉重。农民奔波劳碌,所得几何?唯子女学会城里话而已,其辛酸可想而知。”
以上为【山村五绝】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