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夜雨过后碧绿山峰如洗,云浪翻涌环绕城郭生寒。
听说有座弁山不知在何处,为您我向四方探寻眺望。
以上为【赠孙莘老七绝】的翻译。
注释
1. 孙莘老:孙觉字莘老,《宋史·孙觉传》"徙知湖州"
2. 巑岏:峻峭山峰,《楚辞·九叹》"登巑岏以长企兮"
3. 弁山:湖州名山,《吴兴志》"弁山在乌程县北十八里"
4. 绕郭寒:暗用杜牧《长安秋望》"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意境
以上为【赠孙莘老七绝】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雨洗碧峰"的澄明意象开篇,通过"浪涌云屯"的动态描写与"绕郭寒"的触觉感受,构建出湖州雨后特有的山水清寒。苏轼巧妙运用"闻有弁山"的悬想与"四面求看"的探寻姿态,在二十八字间既写实景又寓含对友人治绩的期许,展现其早期七绝清旷中见深意的艺术特质。
以上为【赠孙莘老七绝】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绝前两句以仰视视角勾勒宏观景象:"夜来雨洗"既点明时间又暗含涤尘之意,"碧巑岏"三字状出青峰如簪的秀色;"浪涌云屯"的复合意象将水汽与云涛熔铸一体,"绕郭寒"则赋予自然景象以人文温度。后两句转写主观行动:"闻有弁山"的设问既切合孙觉新知湖州的背景,又暗含对地方风物的好奇;"四面求看"的动态捕捉,既显诗人殷勤之意,更暗喻为官当周知辖境之理。全诗将王维《终南山》的雄浑与杜牧《江南春》的明快熔铸一炉,在即景诗中注入政治情怀,堪称熙宁时期苏诗清雄风格的典型代表。
以上为【赠孙莘老七绝】的赏析。
辑评
1.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浪涌云屯绕郭寒』七字,真得雨後云气,在《吴兴唱和集》中最为秀杰。"
2. 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後二句与岑参『闻说轮台路』同一机杼,而东坡更见风致。"
3. 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为君四面意求看』,不独写眺望之劳,兼寓咨询民隐之意,此诗人忠厚处。"
4. 查慎行《初白庵诗评》:"通首气韵在韦苏州《寄全椒山中道士》与柳宗元《登柳州城楼》之间,『绕郭寒』三字尤得神理。"
5. 赵克宜《角山楼苏诗评注汇钞》:"『闻有弁山何处是』一问,与李白『笑问客从何处来』各极其妙,一写山,一写人,皆空中传情之笔。"
以上为【赠孙莘老七绝】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