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经历世事本已难以记忆,像您这样的人自然不会遗忘。
对于书写过于简略,正是因为懒惰而有所妨碍。
以上为【答晁以道索书】的翻译。
注释
1. 晁以道:即晁说之,字以道,北宋文学家,苏轼友人,好学能文,与苏轼有书信往来。
2. 阅世:经历世间之事。
3. 真难记:实在难以记得清楚,指人事繁杂、岁月久远,记忆模糊。
4. 如公:像您这样的人。公,敬称。
5. 自不忘:自然不会忘记,称赞晁以道记性好或情谊深。
6. 其于书太简:我在写信方面过于简略。书,此处指书信或文字。
7. 正以懒相妨:正是由于懒惰而受到妨碍。妨,阻碍。
8. 相:偏指一方,此处指自己对对方(晁以道)的回应。
9. 苏轼此诗作年不详,当为晚年作品,风格冲淡自然。
10. “懒”字是苏轼常用自解之词,常用于推辞应酬文字,实则蕴含深意。
以上为【答晁以道索书】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答晁以道索书之作,语言平实而意蕴深远。全诗虽仅四句,却在自嘲与谦逊中流露出对友人真挚情感的回应。面对晁以道索要书信或文字,苏轼并未直接应允,而是以“懒”为由,委婉解释自己未能勤于著述、及时回信的原因。诗中“阅世真难记”既是对人生阅历的感慨,也暗含对世事纷繁、记忆模糊的无奈;而“如公自不忘”则转而称赞对方记忆清晰、情谊深厚。后两句以“太简”“懒相妨”自我剖析,态度坦率,风趣中见真情。整首诗体现了苏轼一贯的旷达与幽默,亦展现出其与友人之间深厚而自然的交往风貌。
以上为【答晁以道索书】的评析。
赏析
这首小诗以答友人索书为题,结构精炼,语意双关。首句“阅世真难记”看似泛泛感慨人生易忘,实则为下文铺垫——既然世事难记,我未能及时回信也情有可原。次句“如公自不忘”陡然一转,既赞美晁以道重情守信、记忆犹新,又反衬出自己的疏懒,形成谦敬对照。后两句直陈“书太简”之实,并归因于“懒”,表面自责,实则透出文人特有的洒脱与幽默。苏轼一生交游广阔,此类应答小诗往往不事雕琢而情味隽永。此诗尤以“懒”字点睛,既是托辞,也是真言,反映了他在仕途坎坷、晚年困顿中对文字应酬的超然态度。全诗用语平淡,却在轻描淡写中传达出深厚的友情与人生的豁达襟怀。
以上为【答晁以道索书】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卷四十五引查慎行曰:“此诗语极简淡,而情意周至,所谓‘以简驭繁’者。”
2. 清·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云:“随笔应答,不假雕饰,而自有一种真气流转,此坡公之所以不可及也。”
3. 近人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提及苏轼此类小诗时指出:“东坡酬答之作,多寓感慨于闲言,看似不经意,实含身世之感。”
4. 《宋诗钞·东坡诗钞》评曰:“答人索书,不谢不诺,惟言懒耳,其风致可想。”
以上为【答晁以道索书】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