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金沙泉喷涌出如雪般洁白的水花,香气四溢,仿佛将清凉的醍醐洒向大地。泉水倒映着银河的清影,水面泛白,其源头似乎遥通百川万谷,海潮之声仿佛自远方传来。僧人汲水时仿佛打捞起月光,归于灵石之畔;游人寻访水源,夜宿于山寺高处。我愿续写《茶经》,将此泉列为奇品佳茗,只待山中用瓢取水,留与像陆羽这样的仙人来品尝。
以上为【虎跑泉】的翻译。
注释
1. 虎跑泉:位于今浙江杭州西南大慈山,相传唐代高僧性空曾居此,后有二虎刨地得泉,故名“虎跑泉”,为西湖名胜之一。
2. 金沙泉:指虎跑泉水底沙石呈金黄色,泉水清澈如雪,故称“金沙”。
3. 雪涛:形容泉水喷涌如雪白波涛。
4. 醍醐(tí hú):佛教术语,原指从牛乳中提炼出的精华,比喻最高佛法或至纯至美之物。此处形容泉水清凉甘美如醍醐灌顶。
5. 倒浸九天河影白:指夜晚泉水如镜,倒映银河,水面泛出白色光影。
6. 遥通百谷海声长:形容泉水源头深远,仿佛与百川相通,远处似有海潮回响。
7. 汲月:指夜间取水,水中映月,如同打捞月光,富有诗意想象。
8. 灵石:可能指虎跑寺附近有灵异之石,或泛指有灵气的山石。
9. 寻源:探寻泉水源头,亦暗喻追寻人生或佛理之本源。
10. 羽仙:指唐代茶圣陆羽,字鸿渐,被尊为“茶仙”,著有《茶经》。此处以“羽仙”代称品茶高士。
以上为【虎跑泉】的注释。
评析
苏轼这首《虎跑泉》借咏泉抒怀,既描绘了虎跑泉清冽甘美的自然景观,又融入了禅意与文人雅趣。诗中“金沙泉涌雪涛香”开篇即以视觉与嗅觉结合,突出泉水之纯净与芬芳;“醍醐大地凉”则以佛教妙喻形容其清凉沁心。颔联以“九天”“百谷”“海声”等宏大意象拓展空间感,使一泓山泉具有天地贯通的气势。颈联转写人事,僧人汲月、人宿上方,意境空灵,暗含寻道之意。尾联呼应陆羽《茶经》,表达对高洁品格与文人理想的追慕。全诗融自然、宗教、文化于一体,体现了苏轼“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与超然情怀。
以上为【虎跑泉】的评析。
赏析
此诗为苏轼游览杭州虎跑泉所作,属典型的山水咏物诗,但远超一般写景层次。首联以“雪涛香”“醍醐凉”写出泉水之色、香、味、感,极具通感之美。颔联视野开阔,由近及远,将一泓山泉与浩瀚宇宙相连,“九天”“百谷”“海声”构成宏大的时空背景,赋予泉水以天地灵气。颈联笔锋转入人文活动,僧人汲水、游人寻源,动静相宜,月影与山寺交织,营造出禅意悠然的氛围。尾联巧妙引入陆羽《茶经》,不仅点出此泉宜茶之妙,更寄托诗人对高洁人格与文化传承的向往。“更续《茶经》校奇品”一句,显露出苏轼作为文人对品鉴文化的执着;“山瓢留待羽仙尝”则以浪漫笔调收束,留下无限遐想。全诗语言清丽而不失雄浑,意境空灵而蕴含哲思,充分展现了苏轼融儒释道于一体的艺术境界。
以上为【虎跑泉】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评苏轼诗:“才气纵横,下笔不拘常格,山水之作尤能摄其神理。”此诗正体现其以小见大、化凡为奇之妙。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六评:“‘倒浸九天河影白’一联,气象宏阔,非东坡不能道。”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选此诗,称:“写泉而不滞于泉,托意深远,足见坡公胸次。”
4.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校注者引清人冯应榴语:“此诗结处用陆羽事,自然贴切,非强牵也。”
5. 当代学者王水照《苏轼研究》指出:“苏轼写泉多寓人生感悟,此诗‘寻源’‘羽仙’等语,实为自我精神追求之投射。”
以上为【虎跑泉】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