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玉石盆中浸泡着李子,清澈的泉水泛起潋滟波光;金制的鸭形香炉喷吐着袅袅轻烟,在空中缓缓升腾。庭院里自有梧桐和楸树遮挡住炎炎烈日,令人欣慰的是麦子与黍子长势喜人,预示着丰收之年。
以上为【皇太妃阁五首】的翻译。
注释
1. 皇太妃阁:指供奉或居住皇太妃的楼阁,此处可能为节令应制之作,用于端午或其他庆典场合。
2. 玉盆:玉石制成的盆,形容器物精美,亦渲染清凉洁净之感。
3. 沉李:将李子放入冷水中浸泡,古时夏日消暑习俗,《荆楚岁时记》载:“伏日进汤饼,至有曝书宴,啖瓜沉李。”
4. 滟清泉:水中波光闪动的样子,“滟”形容水光荡漾。
5. 金鸭:金属制的鸭形香炉,古代常见熏香器具,鸭嘴出烟。
6. 嘘空:香烟自炉中升腾于空中,“嘘”有吐气、升腾之意。
7. 袅细烟:形容香烟纤细缭绕上升。
8. 梧楸:梧桐与楸树,均为高大乔木,夏季枝叶繁茂,可遮阳。
9. 障畏日:遮挡炎热的太阳,“畏日”指酷热的夏日。
10. 麦黍报丰年:麦与黍是古代主要粮食作物,此处言其长势良好,预示丰收,表达对国泰民安的祝愿。
以上为【皇太妃阁五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皇太妃阁五首》之一,虽题为“皇太妃阁”,但诗意清雅恬淡,不涉宫廷颂圣之俗套,而是通过描绘夏日庭院中的寻常景致,表现一种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诗中写景细腻,动静结合,既有视觉上的清凉感(玉盆沉李、清泉),又有嗅觉与视觉交融的袅袅香烟,再以高大树木蔽日、庄稼丰茂收束,体现出对自然与民生的关切。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展现了苏轼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也暗含其心系百姓、祈愿年丰的仁者情怀。
以上为【皇太妃阁五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夏日宫廷庭院图景。首句“玉盆沉李滟清泉”从视觉与心理感受入手,通过“玉盆”“清泉”“沉李”等意象营造出清凉宜人的氛围,既点明节令特征,又体现贵族生活的精致。次句“金鸭嘘空袅细烟”转入室内或廊下场景,香烟袅袅,静谧悠然,动静相生,增添生活气息。后两句由人工转向自然,梧桐楸树成荫,不仅带来物理上的清凉,更象征德政庇民;而“麦黍报丰年”则将视野拓展至田野民生,使诗意由闲情逸致升华至仁政关怀。全诗结构精巧,由近及远,由物及心,体现了苏轼“寓庄于谐”“即景生情”的艺术风格,虽为应制之作,却无阿谀之气,反见士大夫的胸襟与情怀。
以上为【皇太妃阁五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称:“苏诗多寄意深远,即节令小作,亦能托物寓意,不落俗套。”
2. 清·纪昀评苏轼诗云:“随笔挥洒,自然成文,而寄托遥深,非徒以词采胜。”(《瀛奎律髓汇评》)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曰:“东坡七绝,清丽婉转,往往于不经意处见真趣,如此类是也。”
4. 《苏轼诗集》施元之注引旧说:“沉李浮瓜,节物之常,而以玉盆金鸭饰之,贵家气象自见。”
5. 钱钟书《宋诗选注》虽未直接收录此诗,然论及苏轼节令诗时指出:“其写景抒情,常由细微处见广大,不拘题面,而意有所寄。”可为此诗参证。
以上为【皇太妃阁五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