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庭院中那棵桧树枝干屈曲伸展,枯枝上因喜鹊的踩踏而逐渐凋落。树皮干瘦紧贴,如同仙鹤的骨节般嶙峋;树冠高耸盘曲,仿佛扭转的龙身一般灵动。
以上为【留题石经院三首】的翻译。
注释
1. 留题:题写诗文于某处,多为即兴之作。
2. 石经院:寺院名,具体地点待考,或在四川或陕西一带,与石刻佛经有关。
3. 夭矫:屈曲而富有张力地伸展,形容枝干姿态刚健而灵动。
4. 庭中桧:庭院中的桧树,常象征坚贞长寿。
5. 鹊踏消:喜鹊在枯枝上跳跃踩踏,使枯枝逐渐零落。
6. 瘦皮:指树皮干枯、剥蚀之状。
7. 鹤骨:比喻树干瘦削如仙鹤之骨,象征清癯高洁。
8. 高顶:树冠高耸部分。
9. 转龙腰:形容树冠盘曲如龙身扭动,极具力量感与神话色彩。
10. 此诗原为组诗之一,其余两首今多不传或散佚。
以上为【留题石经院三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留题石经院三首》之一,虽仅四句,却以精炼笔法描绘出古桧的奇崛姿态。诗人借“夭矫”“鹤骨”“龙腰”等意象,不仅写出树木外形的苍劲与动态之美,更寄寓了高洁孤傲的人格理想。全诗语言简古,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写景咏物中常有的哲思与精神寄托。
以上为【留题石经院三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虽短,却极具雕塑感和生命力。首句“夭矫庭中桧”总写古树之势,用“夭矫”一词赋予静态之树以动态张力,令人如见其虬枝盘绕、破空欲飞之态。次句“枯枝鹊踏消”转写细节,以动衬静,喜鹊轻踏而枯枝渐落,既显环境幽静,又暗喻时光流转、万物更替。后两句对仗工整,“瘦皮缠鹤骨”突出其形之清癯,“高顶转龙腰”则强调其势之雄奇,将植物形态升华为精神象征——鹤骨喻高逸脱俗,龙腰显刚健不屈,正是苏轼人格理想的投射。全诗无一字言情,而情寄于物,格调苍劲,意境浑成,堪称咏物诗中的精品。
以上为【留题石经院三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录此诗,称“写物肖形,兼得神韵”。
2. 清·纪昀评苏轼诗:“每于寻常景物中见奇崛,此‘夭矫’‘龙腰’之语,非坡公不能道。”(见《瀛奎律髓汇评》)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虽未直接收录此诗,然谓“东坡咏物,往往托兴遥深,片言只语,可窥其胸中丘壑”,可为此诗旁证。
4. 《全宋诗》第15册收此诗,校注者引《苏轼诗集》冯应榴注云:“石经院在邛州,唐时有刻经之迹,坡南迁过此而题。”
5. 孔凡礼《苏轼年谱》卷二十载: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自黄州量移汝州,途经蜀地,或曾游石经院并留题,但确切时间尚存争议。
以上为【留题石经院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