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知晓你在月光下曾见过那倾城之貌,想必能驱散心中遗憾,正如酒能克敌制胜一般。我这个老太守百无聊赖,唯有日日饮酒度日;而你这位将军即便在病中,仍以吟诗抒怀自鸣不凡。秋日赏花时你未与我同戴斜帽共游,昔日笔阵纵横的豪情,如今只能在深夜独对营帐空挥笔墨。可惜你如此才华,却身居微职,这般人才将来恐怕也只能在墓碑上留下几行铭文罢了。
以上为【王巩屡约重九见访,既而不至,以诗送将官樑交且见寄,次韵答之。交颇文雅,不类武人,家有侍者,甚惠丽】的翻译。
注释
1. 王巩:字定国,北宋诗人,苏轼好友,因“乌台诗案”受牵连被贬。
2. 重九: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古人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之俗。
3. 将官梁交:王巩派遣的武官,名梁交,虽为武职却具文才。
4. 惠丽:聪慧美丽,此处形容梁交家中的侍女。
5. 倾城:原指绝色女子,此处或实指梁交家中侍者之美,亦可泛指美好事物。
6. 破恨悬知酒有兵:化用“酒兵”典故,《南史》载“酒犹兵也,可千日解愁”,谓酒能克愁如兵克敌。
7. 老守:苏轼自称,时任地方官,常自嘲为“老守”。
8. 亡何:通“无何”,意为无所事事,百无聊赖。
9. 将军竞病自诗鸣:用“竞病”典故,出自《南史·曹景宗传》,曹景宗于庆功宴上作诗,仅得“竞”“病”二字为韵,遂成佳句。此处赞梁交虽为武将,却能在病中赋诗,才情不减。
10. 铭旌:古代丧礼中书有死者官职姓名的旗幡,后引申为墓志铭之类文字,暗叹人才终归埋没。
以上为【王巩屡约重九见访,既而不至,以诗送将官樑交且见寄,次韵答之。交颇文雅,不类武人,家有侍者,甚惠丽】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回应王巩邀约未至,并兼答其寄来的诗作,同时称赞了王巩所遣将官梁交的文雅风度。诗中既有对友人失约的淡淡怅惘,又饱含对梁交才情的激赏,更透露出苏轼一贯的人生感慨:贤才难展、仕途困顿。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凝练,用典自然,情感深沉而不失旷达,体现了苏轼晚年诗风趋于沉郁而又不失风趣的特点。尤其“破恨悬知酒有兵”“笔阵空来夜斫营”等句,巧用军事意象写文事,反衬出文武交融的意境,耐人寻味。
以上为【王巩屡约重九见访,既而不至,以诗送将官樑交且见寄,次韵答之。交颇文雅,不类武人,家有侍者,甚惠丽】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首联以“月下倾城”起兴,既点出梁交身边美侍,又借“酒有兵”之喻,巧妙将情感解脱与军事意象结合,展现苏轼特有的智慧与豁达。颔联分写自己与梁交:一“惟日饮”,一“自诗鸣”,对比中凸显各自处境——一个困于闲散,一个志在文墨,皆不得志而各寻寄托。颈联转写秋景与笔力,“花枝不共”暗含对王巩失约的惋惜,“笔阵斫营”则以战场喻文场,写出梁交虽处军旅仍勤于诗文的豪气。尾联陡然一转,由赞才转为叹命,“微官”与“铭旌”形成强烈反差,道尽千古才士怀才不遇之悲。全诗用典精当,语带双关,风格沉郁中见锋芒,是苏轼晚年酬答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王巩屡约重九见访,既而不至,以诗送将官樑交且见寄,次韵答之。交颇文雅,不类武人,家有侍者,甚惠丽】的赏析。
辑评
1. 《纪评苏诗》卷三十五:“此诗风调苍凉,语带讥刺而不露,‘笔阵空来夜斫营’一句,可谓以文为战,真东坡本色。”
2. 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破恨悬知酒有兵’,用‘酒兵’典极新,而‘将军竞病自诗鸣’,尤见梁交之不凡,公之赏识,非徒虚誉。”
3.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末二句沉痛之至,所谓‘微官’者,非独言梁交,亦自伤也。‘铭旌’之叹,盖有感于平生出处矣。”
4. 清代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通体清遒,五六对法灵动,结语悲慨,读之令人黯然。”
以上为【王巩屡约重九见访,既而不至,以诗送将官樑交且见寄,次韵答之。交颇文雅,不类武人,家有侍者,甚惠丽】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