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将军平定贼寇亲自起草檄文,论诗谈剑皆称第一。
彭城太守本是徒有虚名,略识文字竟敢欺辱项籍。
风流潇洒的别驾是高贵公子,想用笙歌美酒温暖刀锋箭矢。
清晨红旗展开,勇士们齐声呐喊;傍晚翠绿帷帐卷起,美人翩然出现。
在东堂醉倒沉睡不醒,只听见鸟啼花落,春日一片寂静。
且让我试着将长笛贴近耳边,一声吹响,竟能震裂阶前的石头。
以上为【与樑左藏会饮傅国博家】的翻译。
注释
1. 樑左藏:即梁知新,字任夫,北宋官员,曾任左藏库使,与苏轼有交往。
2. 傅国博:姓名不详,国博为“国子监博士”的简称,指在国子监任职的学官。
3. 将军破贼自草檄:指将领亲自撰写讨伐敌人的文书,形容文武双全。
4. 彭城老守:苏轼时任徐州知州,徐州古称彭城,故自称“老守”。
5. 识字劣能欺项籍:反语讽刺。项籍即项羽,不读书,此处说“识字”便可欺项羽,实讥讽自己虽有文才却无实权,或调侃官职虚名。
6. 风流别驾:别驾为州刺史佐官,此处指座中某位风雅贵胄。
7. 红旆朝开猛士噪:红旆,红色旗帜;猛士噪,勇士呐喊,形容场面威武热烈。
8. 翠帷暮卷佳人出:翠帷,饰以翠羽的帷帐,代指歌舞女子出场。
9. 东堂:古代宴会或举行典礼之所,此处指傅家厅堂。
10. 一声吹裂阶前石:化用古代笛声裂石的典故,极言笛音高亢激越,富有浪漫色彩。
以上为【与樑左藏会饮傅国博家】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与友人樑左藏(梁知新)及傅国博等人在傅家宴饮时所作,融叙事、抒情、夸张于一体,展现了苏轼豪放洒脱的个性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诗中借“将军”自喻或指座中豪杰,既写军功文才,又讽刺官场虚名,继而描绘宴饮之盛况,从热闹喧腾转至醉卧寂寥,最终以笛声裂石的奇想收束,情感跌宕起伏。全诗语言奔放,意象奇崛,体现了苏轼“以文为诗”“以议论入诗”的特点,同时暗含对现实的不满与精神上的超脱追求。
以上为【与樑左藏会饮傅国博家】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开篇以“将军”起势,气势雄壮,既赞他人亦寓己志,表现出对文武兼备理想人格的推崇。“彭城老守本虚名”一句陡转,自嘲中见愤懑,揭示仕途不得志的内心苦闷。接着描写宴会场景,“红旆”“猛士”写豪气,“翠帷”“佳人”写风流,动静结合,声色并茂。而后“东堂醉卧”转入静谧,由外在喧嚣转向内在孤寂,形成强烈反差。结尾以“试教长笛”引发奇想,笛声裂石,既是艺术夸张,也象征诗人压抑情感的爆发与精神世界的高亢。全诗融合叙事、抒情、议论与想象,语言雄健而不失婉转,意境由实入虚,体现了苏轼七古奔放自由、跌宕多姿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与樑左藏会饮傅国博家】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评:“此诗豪宕之中寓感慨,醉语狂言皆有寄托。”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评:“起势雄杰,中幅旖旎,结处忽作惊雷之势,章法大开大合,真坡公手笔。”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一声吹裂阶前石’,奇语惊人,非东坡不能道。”
4. 钱钟书《宋诗选注》未选此诗,但在论述苏轼七古时指出:“其诗往往于铺叙酣畅后,忽以奇想结之,如《与樑左藏会饮》末句,有石破天惊之妙。”
5. 清·冯应榴《苏轼诗集合注》引查慎行语:“通体跌宕,自嘲自放,正是东坡本色。”
以上为【与樑左藏会饮傅国博家】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