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五十年归来,两鬓尚未染霜,十位美人环坐身旁,满堂生辉。
在渡口唤船迎接秋女,在桥边驻马询问泰娘的踪迹。
曾以琵琶四弦取悦白居易那样的贤士,岂敢用百草与吴王争艳?
从今以后,我只会嘲笑那些自诩风流的太守,他们画戟森严,徒然让宴席间的香气凝滞空寂。
以上为【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五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五纪即六十年。此处或泛指多年,非实数,意为长期在外为官后归返。
2. 髩未霜:鬓发尚未变白,形容年岁虽长但身体康健、精神不衰。
3. 十眉环列:形容众多美女环坐四周。“十眉”原指唐代流行的十种眉样,后泛指美人的容貌。
4. 坐生光:因美人环坐而满室生辉,极言其光彩照人。
5. 唤船渡口迎秋女:秋女可能指歌妓或侍妾名,亦可解为秋天的女子,带有诗意色彩。
6. 驻马桥边问泰娘:泰娘,唐代著名歌妓,此处借指当时江南才艺女子,表达诗人对往昔风流人物的怀念。
7. 四弦:指琵琶,因其有四根弦。白傅:即白居易,曾任太子少傅,世称“白傅”。他曾作《琵琶行》,描写琵琶女身世,故云“娱白傅”。
8. 敢将百草斗吴王:反语,意谓不敢以寻常花草与吴王(春秋时吴国君主,常代表奢华享乐)相比。百草或喻平凡之美,或暗讽争奇斗艳之事。
9. 风流守:指那些自命风雅、实则耽于宴乐的太守类官员。
10. 画戟空凝宴寝香:画戟是古代官府门前仪仗兵器,象征权位;宴寝香指宴会中熏香缭绕。此句谓权贵虽陈设华丽,然内心空虚,徒留香气凝滞而已。
以上为【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在宋代所作,题为《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二首》之一。全诗借酒宴之景,抒写人生感慨,既有对昔日风流人物的追忆,也暗含对官场虚浮生活的讽刺。诗人以“五纪归来”开篇,点明自己宦海沉浮多年却未老,精神犹健;而“十眉环列”则描绘出宴饮时美人环绕的热闹场面。然而这种繁华背后,却隐含着对仕途生涯的反思。“画戟空凝宴寝香”一句尤为深刻,揭示了权贵生活表面风光实则空虚的本质。整首诗语言典雅,用典精当,情感层次丰富,体现了苏轼晚年超脱旷达而又不失批判精神的思想境界。
以上为【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二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严谨,情景交融,通过一场雨中饮酒的场景,勾连历史与现实,展现诗人复杂的心境。首联以“五纪归来”起笔,既显经历之久远,又突出“鬓未霜”的生命力,暗示诗人虽经宦海风波,仍保赤子之心。“十眉环列坐生光”一句,则由静入动,渲染出宾朋满座、美人如云的欢宴氛围,极具画面感。颔联转入具体行动,“唤船”“驻马”,细节生动,地点明确,使情境更为真实可感。颈联陡转,借用白居易听琵琶之事和吴王奢靡之典,形成对比:前者是文人知音相赏,后者则是权力炫耀。诗人言“曾把四弦娱白傅”,似有自比之意,而“敢将百草斗吴王”则表现出谦抑与清醒,不愿卷入无谓的攀比之中。尾联收束有力,“笑风流守”直斥那些沉迷宴乐的官员,而“画戟空凝宴寝香”更是神来之笔,以静态之物写动态之空虚,余味无穷。全诗用典自然,情感由喜转思再至讽,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苏轼“外旷达而内深沉”的诗歌风格。
以上为【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评:“此诗清丽中见筋骨,宴饮之乐不掩忧时之思,所谓‘画戟空凝’者,正见公之超然于形迹之外。”
2.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引冯舒语:“‘四弦娱白傅’,用事亲切;‘百草斗吴王’,语带讥刺,东坡胸次可见。”
3. 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前半浓丽,后半冷隽,转折处如惊鸿一瞥,令人神动。”
4. 清代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此诗情景相生,而归于理趣。‘空凝’二字,写尽官场宴游之虚妄,非大智慧不能道。”
5. 近人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附论中提及:“苏子瞻每借白乐天事迹以寓己怀,如‘四弦娱白傅’之句,实乃托古自况,寄慨遥深。”
以上为【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