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去年初春时新柳报春归来,如今已是残花凋零覆盖绿苔。
溪边的堂屋依旧,我仍独自栖宿;谁人能无牵无挂,愿意再次前来?
古琴弹罢,清风拂过座席;山中楼阁清醒之时,明月正照着杯中酒影。
你误以为我懒于作诗,其实只是心境慵懒;旧日未和之诗,我本当迟些奉陪。
以上为【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的翻译。
注释
1. 终南:即终南山,位于今陕西西安南,为道教名山,古代隐士常居之地。
2. 子由: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与其兄并称“二苏”,文学成就卓著。
3.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押韵作诗,是古人唱和诗常见形式。
4. 新柳报春回:指去年春天柳树发芽,象征春来。
5. 覆绿苔:残花落地,被青苔覆盖,暗示时光流转、繁华不再。
6. 溪上有堂还独宿:苏轼曾在终南山溪边建堂居住,此处指旧居仍在,但独身而居。
7. 古琴弹罢风吹座:弹琴后清风徐来,形容环境清幽,心境宁静。
8. 山阁醒时月照杯:在山中楼阁酒醒之际,只见月光照映杯中,富有诗意画面感。
9. 懒不作诗君错料:苏辙或在原诗中责其久未作诗,苏轼解释实因懒散而非不能。
10. 旧逋应许过时陪:“逋”指拖欠,此处指未及时和诗,愿日后补上,语带自嘲与温情。
以上为【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重游终南山时,收到弟弟苏辙(字子由)寄来的诗,遂依其韵脚次韵酬答。诗中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对自然幽静生活的眷恋以及兄弟间深厚情谊的回应。前四句以景起兴,借“新柳”与“残花”的对比,抒发物是人非、岁月不居之慨;后四句转入内心世界,写独居山中的闲适与寂寞,既有超然物外之趣,亦含未能及时唱和的歉意。全诗语言冲淡自然,意境清幽深远,体现了苏轼晚年诗风趋于平和、内省的特点。
以上为【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的评析。
赏析
此诗结构谨严,情景交融。首联以“去年”与“今日”对照,通过“新柳”与“残花”的意象转换,展现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变迁。颔联承接上文,由景及人,发出“谁人无事肯重来”的感慨,既是对自身孤寂处境的写照,也暗含对尘世纷扰的疏离。颈联转写山居生活的情趣:弹琴、饮酒、赏月,动静相宜,清雅脱俗,体现诗人高洁的精神追求。尾联以幽默口吻回应弟弟的责问,“懒不作诗”看似推诿,实则透露出年岁渐长、心绪淡泊的状态;“旧逋应许过时陪”一句,语气温和,情意真挚,足见兄弟之间的理解与包容。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味深长,情感内敛而不失温度,展现了苏轼晚年诗作“平淡中见深味”的艺术境界。
以上为【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评:“此诗清旷有致,抚时感物,皆从胸中流出,不假雕饰。”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六引冯舒语:“‘残花覆绿苔’五字,写出寂寥之境,非亲历者不能道。”
3.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卷八:“风调萧散,似不经意,而字字入理,兄弟之情寓于调侃之中,最耐咀嚼。”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东坡晚年诗多归于平淡,如此类者,看似寻常,实则情深语真,不可轻读。”
以上为【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