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庭院草色尚存残绿,溪边枫叶已半染红。
谁知这老翁身骨健朗,又度过一年的寒秋。
人生如槐安国幻梦,仕途似竹节滩险境。
如今浑噩日子将尽,摩挲肚腹且再进餐。
以上为【秋晚】的翻译。
注释
1. 槐安梦: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典故,喻人生虚幻
2. 竹节滩:险滩名,喻人生坎坷
3. 摩腹:按摩腹部,助消化养生
4. 加餐:多进饮食,保重身体之意
以上为【秋晚】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秋景起兴,通过"庭草残绿"与"溪枫半丹"的色彩对照,暗喻生命晚景的复杂况味。中间两联以"槐安梦"喻人生虚幻,以"竹节滩"比仕途险恶,在自然意象与人生感悟间建立深层对应。尾联"摩腹加餐"的日常动作,将深沉的生命哲思转化为朴实的生活态度,体现陆游晚期诗歌"绚烂归平淡"的艺术境界。
以上为【秋晚】的评析。
赏析
本诗创作于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时期,是其人生哲学的集中呈现。首联以工笔描摹秋色,"犹残绿"与"已半丹"的时序交错,既符合江南秋景特征,又暗含诗人对生命渐衰的敏锐感知。颔联"谁知此翁健"的自问自答,在看似庆幸中暗藏岁月无情的叹息,与刘禹锡"莫道桑榆晚"形成不同向度的老年书写。颈联用典精妙:"槐安梦"既是对宦海浮沉的总结,更是对功名价值的终极质疑;"竹节滩"则延续其"细雨骑驴入剑门"的危机意识,将自然险阻与政治风险完美叠合。尾联"浑过尽"的彻悟与"且加餐"的达观,既呼应陶渊明"聊乘化以归尽"的生死观,又融入宋代士人特有的养生智慧,在消极表象下保持着对生命本真的执着守护。
以上为【秋晚】的赏析。
辑评
1. 清·乾隆《御选宋诗》:"放翁晚年诸作,率多恬淡,『谁知此翁健』二语,寓悲壮于闲适之中。"
2.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槐安梦』『竹节滩』六字,写尽诗人一生政治遭遇与人生体验。"
3. 程千帆《古诗考索》:"结句化用古乐府『努力加餐饭』而境界全新,可见宋人学古能变。"
4.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在枫丹草绿的视觉盛宴后,以摩腹加餐的质朴动作收束,完成从审美到存在的诗意转换。"
以上为【秋晚】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