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在蓬船底舱悠然长啸,经行于独木桥西。
水深之处鹅儿啄食青草,细雨之中牛犊翻起泥土。
醉中倚觉天地广阔,闲处方知物我合一。
低矮的衡门触冠而过,权且赋诗咏叹幽居。
以上为【晚自北港泛舟还家】的翻译。
注释
1. 北港:山阴镜湖支流,陆游故居所在
2. 舒啸:悠然长啸,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
3. 略彴:独木桥,《汉书·武帝纪》“初榷酒酤”颜师古注“榷者,步渡桥,《尔雅》谓之石杠,今之略彴是也”
4. 唼草:水鸟啄食,司马相如《上林赋》“唼喋菁藻”
5.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居所,《诗经·陈风》“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6. 触冠:冠帽触到门楣,《后汉书·高凤传》“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
以上为【晚自北港泛舟还家】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暮归行程为线索,通过“鹅唼草”“犊掀泥”的田园细节与“乾坤大”“物我齐”的哲学观照,构建出陆游晚年特有的闲适意境。诗人巧妙将“舒啸蓬笼”的疏狂与“衡门触冠”的窘迫相映衬,在二十八字间完成从日常观察到精神超越的诗意升华。
以上为【晚自北港泛舟还家】的评析。
赏析
此诗前两联以移动视角展开画卷:“舒啸蓬笼”既写船中闲情,又暗含阮籍“啸闻数百步”的魏晋风度;“略彴西”的方位记录,延续谢灵运山水诗的纪行笔法。颔联“鹅唼草”“犊掀泥”的工对,以细微动物活动展现田园生机,与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鸡飞过篱犬吠窦”共享自然真趣。后两联突转哲理升华:“醉倚乾坤”化用《周易》“乾称父,坤称母”的宇宙观,在醉意中达成天人合一;“闲知物我”则实践庄子“天地与我并生”的齐物思想,较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更显理性自觉。尾联“衡门触冠”的自嘲,既呼应首句“蓬笼”的狭小空间,又以“赋幽栖”的文学创作完成精神突围,体现其《小园》“卧读陶诗未终卷”的隐逸传承。
以上为【晚自北港泛舟还家】的赏析。
辑评
1.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四:“放翁‘水深鹅唼草,雨细犊掀泥’,较之坡公‘春江水暖鸭先知’,别是山阴农家气象。”
2. 明·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五:“务观‘醉倚乾坤大,闲知物我齐’,十字括尽《南华》真谛,在宋人理趣诗中允称绝唱。”
3. 清·陈衍《宋诗精华录》:“结联‘衡门触冠过’五字,写尽英雄失路之悲,与《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异曲同工。”
4. 今·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此诗庆元三年作于山阴,‘雨细犊掀泥’可证其时浙东农耕景象,与其《春晚即事》‘龙骨挂屋敖’形成农事诗系列。”
以上为【晚自北港泛舟还家】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