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权贵当道时众人趋奉,失势遭斥则视若尘埃。
骨肉至亲尚且难免如此,又何况四海之内的常人。
高峻不凡的桂林长官,刚毅勇武的义烈身躯。
平生素未谋面之人,待我却胜过故交至亲。
赠我数封手书教诲,继而又赠珍奇药物。
药物为防岭南瘴疠,书信劝我养形守神。
自知身陷四罪流放之地,岂有再度起复的时辰。
穷途末路承此厚谊,肝胆衷肠愈显郁结盘萦。
以上为【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的翻译。
注释
1. 元十八协律:名集虚,曾任协律郎,排行十八
2. 势要:权贵得势之时
3. 嶷嶷:高峻貌,喻品德高尚
4. 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元十八幕主
5. 四罪地:舜流四凶之地,指韩愈贬所阳山
6. 轮囷:盘曲状,喻肝胆相照
7. 瘴疠:岭南湿热致病之气
8. 形神:形体与精神,嵇康《养生论》概念
以上为【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世态炎凉与患难真情的尖锐对照开篇,通过“骨肉未免然”的沉痛认知,反衬出元十八“待我逾交亲”的难能可贵。后段“药物防瘴疠,书劝养形神”的物质与精神双重关怀,在韩愈贬谪的特殊语境中,构建出超越世俗的知己图景,展现中唐士人“道义相砥”的精神品格。
以上为【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的评析。
赏析
韩愈此诗在艺术上呈现三重结构:前四句以“势要”与“排斥”的世相白描,奠定冷峻的现实主义基调;中六句用“嶷嶷”“矫矫”叠词塑造元十八刚毅形象,又以“遗书”“赠药”的实景细节构建温暖的情感空间;末四句通过“四罪地”的历史典故与“肝胆轮囷”的生理隐喻,在绝望处境中迸发磅礴的生命力。全诗将《史记·汲郑列传》“一死一生”的世情观察与《庄子·山木》“君子之交”的哲学思考熔铸一炉,其“不知岂有”的反诘句式,既承袭杜甫“自古圣贤多薄命”的悲慨,又下启李商隐“古来才命两相妨”的宿命感,堪称五古唱赠诗中的金石之作。
以上为【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朱熹《韩文考异》:“‘骨肉未免然’句痛切至骨,观此知退之阳山之贬,家族亦有相负者。”
2. 明·蒋之翘《韩昌黎集辑注》:“‘药物防瘴疠,书劝养形神’十字,写尽患难交情,较《柳子厚墓志铭》更多温情。”
3.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结语‘肝胆还轮囷’与开头‘势要情所重’呼应,构架最严,是昌黎独造之境。”
4.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此诗前半极写世情,后半转出真谊,‘嶷嶷’‘矫矫’字法本《史记》,而气骨过之。”
5. 近代·程学恂《韩诗臆说》:“‘不知四罪地’二语沉痛异常,然终以‘致感激’收束,见儒家怨而不怒之旨。”
以上为【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