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每过一里关山便添一重愁绪,思念远方感伤别离两未停休。
南边小路望尽浮云如帐幔,西楼吟罢残月似银钩。
柳絮飘飞后春色应渐减,兰径荒芜时客子倦漫游。
欲托东流之水询问消息,料想沟水亦自不断东流。
以上为【寄张至秘校】的翻译。
注释
1. 张至:欧阳修友人,时任秘校(秘书省校书郎)
2. 关山:关隘山川,代指旅途
3. 南陌:南面的道路
4. 西楼:指代思念场所
5. 柳绵:柳絮
6. 兰径:长满兰草的小路
7. 沟水:化用卓文君《白头吟》“沟水东西流”
以上为【寄张至秘校】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空间延展构建愁绪维度,通过“关山一里一重愁”的数学式递进,将物理距离转化为心理负荷。中二联“云似帐”“月如钩”的比喻既写实景又构心象,尾联沟水东流的往复问答,在循环逻辑中暗含音书难通的永恒困境,体现宋诗特有的理性思辨色彩。
以上为【寄张至秘校】的评析。
赏析
此诗作于景祐元年欧阳修西京留守推官任上,展现其早期诗风的精工婉丽。首联以“一里一重”的计量方式突破传统抒情模式,与李商隐“一寸相思一寸灰”异曲同工。颔联“南陌望穷”与“西楼吟断”形成空间对仗,“云似帐”“月如钩”的喻体选择既吻合观望时辰(白日云帐、夜月如钩),又暗合“愁绪如云”“相思如钩”的情感投射。颈联转入季节变迁,“柳绵飞”标志春尽,“兰径荒”暗示客久,植物意象承载着时间流逝的惊心。尾联巧用民歌句式,“拟寄”与“亦应”的转折揭示主观愿望与客观规律的矛盾,沟水东流的自然现象在此成为命运无奈的象征,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比,更添理性观照的冷静。
以上为【寄张至秘校】的赏析。
辑评
1. 叶梦得《石林诗话》:“欧公早岁诗多藻丽,‘南陌望穷云似帐’一联,犹见西昆余韵。”
2. 方回《瀛奎律髓》:“此诗结句从古乐府化出,而‘亦应’二字最是宋人诗眼,理趣盎然。”
3. 陈衍《宋诗精华录》:“‘关山一里一重愁’与孟郊‘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同写行路难,而欧语更见层递之妙。”
4. 钱钟书《谈艺录》:“永叔‘拟寄东流问沟水’句,理智与情感相激荡,已开《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之先声。”
5. 朱东润《欧阳修诗文集校注》:“景祐元年欧阳修有《赠张至》等作,诗中‘客倦游’云云,正与其《送徐生之渑池》‘尔来飘流二十载’形成互文。”
以上为【寄张至秘校】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