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人生如大梦,终将觉醒;百年之期尚未圆满,你却已离世。我哪有闲暇去哀悼逝者,你已长眠于孤寂的馆舍之中。回想你是我同榜登科的同年好友,情意深长,而时光却如此短暂。你本是千里马,却困于拉盐车的苦役;你本是珍贵的玉器,却被烈火焚毁,不得其用。后辈中虽有奇才异骨,出口成章,英气逼人,但谁能像你那样清逸如野鹤?如今又有谁还能识得你这般如嵇康般高洁的中散大夫之风?众生寄居于天地之间,死者终究归于虚空。可叹你一生漂泊久客他乡,竟未真正感受过黄土的温暖。我愿脱下外衣助你孝子尽孝,如同一瓢水浇灌干涸已久的旱田。谁还能在危难之时解下骖马救人?大事当前,刻不容缓。
以上为【李宪仲哀词,并叙】的翻译。
注释
1. 李宪仲:名李师中,字宪仲,宋神宗朝官员,与苏轼同榜进士(嘉祐二年),曾任广西转运使等职,以刚直著称。
2. 大梦行当觉:语出《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谓人生如梦,终将觉醒,指死亡。
3. 百年特未满:谓寿命未及百岁即早逝。
4. 遑哀已逝人:哪有工夫去哀悼死者,实为强抑悲痛之语。遑,何暇。
5. 长眠寄孤馆:指李宪仲死后停柩于外馆,未能归葬故里。
6. 同年生:科举时代同榜登科者互称“同年”,关系密切。
7. 盐车困骐骥:典出《战国策·楚策》,良马骐骥被用来拉盐车,比喻贤才屈居下位。
8. 烈火废圭瓒:圭瓒为祭祀用玉器,遭烈火焚毁,喻人才被摧残或不得其用。
9. 奇骨:相术语,指非凡之相,引申为杰出人才。
10. 脱左骖:出自《礼记·檀弓上》,孔子过泰山侧,见妇人哭墓,知其家三人死于虎,仍不愿离去,因苛政猛于虎。孔子“使子贡往吊之,脱骖以赙之”,解下骖马助葬。此处化用此典,表示急人之难,慷慨相助。
以上为【李宪仲哀词,并叙】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哀悼同年友人李宪仲所作,融叙事、抒情与议论于一体,情感真挚深沉,语言凝练厚重。诗中以“大梦”喻人生,体现佛道思想影响下的生命观;以“盐车困骐骥”“烈火废圭瓒”等比喻,痛惜李宪仲才高命蹇、不为世用;又借“野鹤姿”“中散”赞其品格高洁。末段转写对身后事的关切,表达对友人家庭的体恤与急切相助之心,凸显士人间的情义担当。全诗结构严谨,由生死之思转入对友人品格的追念,再落脚于现实关怀,层层递进,感人至深。
以上为【李宪仲哀词,并叙】的评析。
赏析
苏轼此诗题为“哀词并叙”,虽无“叙”文传世,然诗意本身已具序传之功能。开篇以“大梦”起笔,笼罩全篇,奠定哲理基调,将个体之死置于宇宙人生的大背景下审视,显出超然之思。然而随即转入“遑哀已逝人”的矛盾心理,实为悲极之语——非不哀,而是哀之太深,不忍直面。
“念我同年生”以下,转入具体追忆。以“盐车困骐骥”“烈火废圭瓒”两个精妙比喻,既写李宪仲仕途困顿,又叹其才德被毁,痛惜之情溢于言表。继而以“后生有奇骨”反衬前辈之不可及,突出李氏之卓尔不群。“萧然野鹤姿”一句,形象地刻画出其清高脱俗之态,而“谁复识中散”则借嵇康典故,将其人格提升至精神偶像的高度。
后半转写生死观,“有生寓大块”化用庄子“夫大块载我以形”,视生死为自然之变,然“嗟君独久客,不识黄土暖”一句陡转,注入强烈的人间温情——你一生漂泊,竟未安享片刻乡土之暖,何其悲哉!
结尾“推衣助孝子,一溉滋汤旱”以具体行动表达哀思,情感由虚入实,由远及近,最终落于对遗孤的关怀。“谁能脱左骖”既是自问,亦是呼吁,结句“大事不可缓”斩钉截铁,彰显士人重义轻财、急人之难的道德担当。
全诗语言古朴沉郁,用典贴切而不晦涩,情感层层推进,既有哲理深度,又具人情温度,堪称宋代哀祭诗中的上乘之作。
以上为【李宪仲哀词,并叙】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哀词沉郁顿挫,有汉魏风骨,非徒以才情胜也。”
2.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七:“起语高旷,中幅比兴深婉,结处恳至,通体无一懈笔。‘盐车’‘烈火’二语,足为才士写照。”
3. 方回《瀛奎律髓》评此诗所在类目曰:“苏公哀挽之作,多寓身世之感,此篇尤见交情之笃。”
4. 清代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引查慎行语:“‘推衣助孝子’二语,仁人之言,可泣鬼神。”
5.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东坡七古,纵横跌宕,此篇乃沉静深至,盖情真故语重也。”
以上为【李宪仲哀词,并叙】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