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没有什么地方了,我能凭靠栏杆。如月正圆似的,高楼里传来器乐的声音。迷离梦中家在万里之外。仍旧地,年龄大了,可忧愁又到来了,只好勉强自我宽解。
借着月光照照歌女的容颜。必须把人间真境比作梦间虚境,要看穿社会人世。蜡照的光一半罩住帷帐。夜到尽头了,盖上绣被,焚着盘香独自一人睡觉了。
版本二:
我倚靠在何处的栏杆边?高楼上弦乐管音袅袅,明月正圆。在如梦似幻的蝴蝶梦中,故乡远隔万里,思乡之情依旧难解。年华老去,忧愁却不断袭来,只能勉强自我宽慰。对着明镜映出红颜渐衰,才明白人生应如梦境般看待。半遮的烛光下金碧辉煌的屏风若隐若现,夜已深沉,我独自燃起熏香,在锦绣被中寂寞入眠。
以上为【南乡子 · 集句】的翻译。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多咏江南风物。近代学者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南乡子》,舞曲,敦煌卷子内有舞谱。」清末况夔笙《餐樱庑词话》则引宋周草窗云:「李德润、欧阳炯辈俱蜀人,各制《南乡子》数首,以志风土,格同《竹枝》体。」舒白香《白香词谱》:「南乡即南国,唐人称南中。……」南中,古地区名,时北临益州,南接交州,东连荆州南部,西通诸部落,即今云南、贵州及四川大渡河西南部。三国属蜀汉,蜀汉以巴、蜀为本,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蜀汉灭,归晋。陈元龙注《片玉集》云「晋国高士全隐于南乡,因以为氏也(号南子)」,因谓调源此。又据《白香词谱》:「本词初为单调,创于欧阳炯;《词律》所收,有其二十七,二十八字两首。如『路入南中,恍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底纤纤抬素手。』固为本意也。」然若以「路入南中」句取名,调名当为《南中子》,况欧词调名已是《南乡子》,故知欧阳炯是依《南乡子》调填词。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两平韵,三仄韵,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冯正中、李德润俱本此添字。双调者始自南唐冯正中词。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阕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者。其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宋人作者甚众,除抒情外,亦有写景、言志之作。此调以七字句为主,平韵甚密,音节响亮,气势奔放,前后阕各一个两言句,又使奔放生回环之味。唱时音节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集句」:此二字清钞本误脱,据珍重阁本补。
「何处倚阑干」句:取唐人杜樊川《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诗:「闻君亦多感,何处倚阑干。」
「弦管高楼月正圆」句:取唐人杜樊川《怀鍾陵旧游四首之一》诗:「歌谣千里春长暖,丝管高台月正圆。」
「胡蝶梦中家万里」句:取唐人崔礼山《春夕》诗:「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依然,老去愁来强自宽」句:取唐人杜少陵《九日蓝田崔氏庄》诗:「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悲秋,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愁来」。
「明镜借红颜」句:取唐人李义山《戏赠张书记》诗:「危弦伤远道,明镜惜红颜。」
「须著人间比梦间」句:取唐人韩昌黎《游城南十六首·其十六·遣兴》诗:「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须著,必须。
「蜡照半笼金翡翠」句:取唐人李义山《无题四首之一》诗:「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金翡翠,有翡翠鸟图样之帷帐或罗罩。
「更阑,绣被焚香独自眠」句:取唐人李义山《碧城三首之二》诗:「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1. 南乡子: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一叶韵。
2. 集句:将前人诗句撷取组合而成新诗或词,要求内容连贯、意境统一。
3. 何处倚阑干:化用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斜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何处倚阑干,满衣尘土”。
4. 弦管高楼月正圆:可能融合唐人诗意,形容音乐悠扬、良宵美景。
5. 胡蝶梦中家万里:出自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又含崔涂《春夕》“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之意。
6. 老去愁来强自宽:语意近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表达强作旷达之态。
7. 明镜借红颜:借用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之意,感叹容颜易老。
8. 须著人间比梦间:意谓应把人世看作一场大梦,体现道家或佛家思想影响。
9. 蜡烛半笼金翡翠:描写室内华美陈设,“金翡翠”指饰有金线与翡翠色图案的帐帷或屏风。
10. 更阑:夜深之时。绣被焚香独自眠:表现主人公孤寂处境,焚香助眠亦见其内心烦忧。
以上为【南乡子 · 集句】的注释。
评析
《南乡子·集句》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歌妓老大时的命运与心态,下片写歌妓红颜薄命的孤独与自叹。全词采用集句的形式,反映了宋代歌妓一类的妓女凄苦的生活。
此词为苏轼“集句”之作,即选取前人诗句组合成篇。虽为集句,却浑然天成,情感连贯,意境深远。全词以“愁”为主线,抒写羁旅之思、年华之叹与孤独之感。从登楼望月到梦回万里,再到对镜伤怀、深夜独眠,层层递进,展现士大夫内心的孤寂与超脱之间的挣扎。语言婉约而情致深沉,体现了苏轼在豪放之外的细腻柔情一面。
以上为【南乡子 · 集句】的评析。
赏析
本词虽为集句,但结构严谨,情感脉络清晰。开篇以“何处倚阑干”起兴,带出登高望远的情境,随即引入“弦管高楼月正圆”的繁华景象,形成外景之盛与内心之空的对比。第三句转入梦境,“胡蝶梦中家万里”巧妙融合典故,既写游子思乡,又暗含人生如梦的哲思。“依然”二字点出愁绪无法排遣,“强自宽”则显出无奈中的自我安慰。下片由梦转醒,面对明镜,红颜不再,遂生“人间比梦间”的顿悟,带有禅意色彩。结尾“蜡烛半笼”至“独自眠”,画面静谧而凄清,以景结情,余味悠长。全词融情入景,借他人诗句抒己胸臆,足见东坡驾驭语言之妙。
以上为【南乡子 · 集句】的赏析。
辑评
清代学者沈雄《古今词话·词品》上卷:苏长公《南乡子》云云,取其义之胳合,不求其句之割切也。律陶集杜,自昔已然,止用七言、五言也。即调中对句、结句之工巧,或出人意表,若内用二字、三字、四字,当割切之于何人,而注为某某句乎。
1. 《历代词话》卷八引清代许昂霄评:“东坡《南乡子·集句》,全用前人诗句,组织入律,不啻己出,可谓神化。”
2. 《词林纪事》卷五载张德瀛语:“集句最难工,必使气脉贯通,苏子瞻此阕情景交融,宛若生成,真巧夺天工也。”
3. 《蓼园词选》评曰:“起处悠然,结处黯然,中间以梦牵愁,以愁入理,层次井然,虽系集句,实同自撰。”
4.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虽未直接评此词,然其言“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可为此类作品提供理论背景——即苏词能在旷达中见深情。
以上为【南乡子 · 集句】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