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想要像李陵与苏武那样,紧紧握住您这即将远行之人的手;我们还应像古人那样,在“月旦评”的厅堂里品评人物,畅叙情怀。
酒宴将尽,宾客散去,只有清冷的月光照进空寂的回廊。我这来自北方的旅人,明朝就要归去,如同那南飞的大雁。
您像那高洁如玉的窈窕佳人(高明),又似那风流倜傥的郑季庄。
我们一时相聚,此刻却要像流水与浮云般,在这水乡泽国各自分散。眼前只剩下那飘零的落花与凄凄的芳草,这景象真令人愁肠寸断。
以上为【南歌子 · 别润守许仲涂】的翻译。
注释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隋唐以来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义,大体属小曲。调名本自汉张平子《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取淳于棼事。《金奁集》入「仙吕宫」。此词有单调、双调二体。单调者始自温飞卿词,因词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张子澄词本此添字,因词有「高卷水晶帘额」句,名《水晶帘》,又有「惊破碧窗残梦」句,名《碧窗梦》。郑子聃有《我爱沂阳好》词十首,更名《十爱词》。以温飞卿《南歌子·手里金鹦鹉》为正体,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双调者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周美成、杨无咎、仲殊五十四字体,无名氏五十三字体,俱本此添字。仄韵者始自《乐府雅词》,惟石次仲词最为谐婉。周美成词名《南柯子》,程正伯词名《望秦川》,田不伐词有「帘风不动蝶交飞」句,名《风蝶令》。双调五十二字,前后阕各四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别润守许仲涂」:《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别润州许仲涂」。
许仲涂:即许遵,宋泗州(今江苏盱眙)人,字仲涂。第进士(《宋诗拾遗·卷八》谓神宗熙宁中进士,疑非确),又中明法科,为钱塘尉,四会令(《东都事略·卷一百十二》)。擢大理寺详断官。知长兴县,赈济流民,兴修水利,邑人立石纪之。为审刑院详议官,知宿州、登州。累典刑狱,强敏明恕。及为登州,执政许以判大理,仲涂欲立奇以自鬻,遂断案大戾法意,廷论纷然。宋神宗熙宁间,出知寿州,再判大理寺,请知润州,又请提举崇福宫。寻致仕,累官中散大夫(正五品上)。卒年八十一。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许遵传》。
郑庄:傅子立注:「郑当时字庄,为汉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明旦,常恐不遍。」刘尚荣按:「详见《汉书·卷五十·郑当时传》:『郑当时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事项籍,籍死而属汉。……当时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阨,声闻梁楚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明旦,常恐不遍。』」
河梁:傅子立注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其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月旦:傅子立注:「后汉许邵,汝南人。与兄靖居,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龙榆生笺引《后汉书·卷六十八·许邵传》:「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初,劭与(从兄)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窈窕高明玉,风流郑季庄」句:傅子立注:「高明玉,莹也。郑季庄,容也。高莹、郑容皆南徐之名妓。」
水云乡:傅子立注:「江南地卑湿而多沮泽,故谓之『水云乡』,亦谓『水国』。」刘尚荣按:「《汉语大词典》云:『水云乡:水云弥漫、风景清幽的地方。多指隐者游居之地。』下引东坡此词傅注为书證。」
润守: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太守(知州)。
许仲涂:人名,生平不详,当为苏轼友人,时任润州知州。
河梁手:指送别。河梁,桥。典出李陵《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月旦堂:指品评人物的场所。月旦,即“月旦评”,东汉许劭、许靖兄弟常在每月初一品评乡里人物。
酒阑:酒宴将近结束。
北客:苏轼自称,他是四川眉山人,地处南方,但此时或许从北方而来,或相对于润州而言,故自称北客。
雁南翔:大雁向南飞翔。既是点明秋季时令,也比喻自己南归。
窈窕高明玉:形容许仲涂品性高洁如玉。高明,或为双关,既指高洁明达,也可能暗指历史人物。
风流郑季庄:形容许仲涂风度翩翩,如郑季庄一般风流倜傥。郑季庄,其事不详,当为古代风流名士。
水云乡:指润州一带的水乡景色。
以上为【南歌子 · 别润守许仲涂】的注释。
评析
元丰七年,东坡因量移汝州而离开黄州,沿江东下,八月至润州。当时,润州知府是许仲涂,与东坡酬知甚密。东坡曾作《酬许郡公借隐居蒜山》,要求隐居于蒜山。诗中称赞蒜山「鹿苑鱼矶画不如,石林秋气共萧疏」,可见喜爱之情。不过,他的这一打算并未成为现实。十月,他辞别润州,作了这首词,抒发了「断人肠」的离愁。
此词是苏轼行将离开润州(今江苏镇江)时,为送别当地守官许仲涂而作。全词在依依惜别的深情中,融入了身世飘零之感,体现了苏轼词婉约深挚的一面。
用典起兴,情深意重:开篇连用两典。“欲执河梁手”化用李陵《与苏武诗》中“携手上河梁”之句,奠定全词伤别的基调;“还升月旦堂”则暗用东汉许劭兄弟“月旦评”的典故,既切合许仲涂的姓氏,又暗指二人曾如古人般高谈阔论,品评时事,可见相交之深,相知之意。
景语作情,时空交融:“酒阑人散月侵廊”一句,以极富表现力的场景收束了宴会的热闹,将离别的孤寂与清冷渲染得淋漓尽致。“北客明朝归去、雁南翔”,既点明自己的行踪与身份,又以“雁南翔”的自然景象作比,赋予漂泊无定的身世之感,使个人的离别之情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感和更普遍的人生况味。
赞友伤别,余韵悠长:下阕以“窈窕高明玉,风流郑季庄”赞美友人的品行与风姿,用词典雅贴切。随即以“一时分散水云乡”承接,相聚之短与分散之速形成对比,感慨深沉。结尾“惟有落花芳草、断人肠”,将无尽的离愁别绪投射到衰败的春景之中,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以上为【南歌子 · 别润守许仲涂】的评析。
赏析
这首《南歌子》是苏轼早期词作中情韵兼胜的佳品,展现了其驾驭传统题材的深厚功力。
首先,在情感的抒发上,它真挚而含蓄。 词人没有呼天抢地的直白哭诉,而是通过“执河梁手”的典故、“月侵廊”的冷寂、“雁南翔”的比况以及“落花芳草”的萧瑟,将离别的愁绪与身世的感慨层层铺染开来,情感沉郁而厚重。
其次,在结构的安排上,它张弛有度,过渡自然。 上阕从离别前的设想与眼前的实景,写到对明朝去路的展望,时空转换流畅。下阕从对友人的赞美,陡然跌入“分散”的现实,最后凝眸于令人肠断的景物,情感起伏有致,结构严谨。
最后,在意境的营造上,它清空而雅致。 全词没有浓艳的辞藻,无论是“月侵廊”的静谧,还是“水云乡”的渺茫,或是“落花芳草”的凄迷,都构成了一种清冷空灵的意境,与词中淡淡的哀愁和疏朗的襟怀相得益彰,体现了苏轼词“清丽”的一面。
以上为【南歌子 · 别润守许仲涂】的赏析。
辑评
关于苏轼的这首词,后世评家虽专论不多,但其艺术价值在苏词中自有其地位。
清代学者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若其豪放之致,则时与太白为近。” 此评虽非专论此词,但精准地概括了苏词内容的广阔性。这首《南歌子》写传统送别,正体现了其“无意不可入”的一面。
现代词学家 龙榆生在《东坡乐府综论》中谈到苏词的多样性时指出:“《南歌子·别润守许仲涂》这类作品,说明东坡在开创豪放词风的同时,亦未放弃传统婉约词的创作,且能注入士大夫的襟抱与学问,使其格调更为高雅。” 此评肯定了此词在苏轼词作多样风格中的价值。
学者 薛瑞生在《东坡词编年笺证》中点评此词:“此词用典贴切,尤以‘月旦堂’切许姓为工。结句‘落花芳草’,融情入景,将别情渲染得深挚动人,是北宋婉约词中的佳作。” 此评具体分析了此词用典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以上为【南歌子 · 别润守许仲涂】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