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月光洒满苕溪,照亮了夜晚的厅堂;五星之中,一位长者如星斗般闪耀光芒。十五年光阴恍如一场梦境,究竟为了何事?长庚星对着明月,独自显得如此凄凉。青翠的鬓发与斑白的容颜一同沉醉于酒中,依旧如此——六人谈笑风生,如同置身水云之间的仙境。宾主之间机锋迭出的言谈,谁可比拟?且看今日,曹刘对坐般的豪杰气概,正像是两对苏、张纵横之士相对论道。
以上为【定风波】的翻译。
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张子野词》入「双调」。李德润词名《定风流》,张子野词名《定风波令》。又名《捲春空》、《醉琼枝》。敦煌曲子词联章两首,其一:「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塞骋偻侈。手执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 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德能康。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其二:「征战偻罗未是功,儒士偻侈转更加。三策张良非恶弱,谋略,汉兴楚灭本由他。 项羽翘据无路,酒後难消一曲歌。霸王虞姬皆自刎,当本,便知儒士定风波。」两词为武将与儒士回答,「定风波」以喻平定社会动乱,词风豪健,为此调之始词。另有敦煌曲子词三首为讲述伤寒病症口诀。此体始自五代欧阳炯,为通用之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二仄韵,後阕五句二平韵叶四仄韵。另有双调六十三字,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两仄韵,後阕六句四仄韵叶两平韵;双调六十字,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两仄韵,後阕五句两平韵叶两仄韵;双调六十字,前後阕各五句两平韵叶两仄韵诸变体。《乐章集》演为慢词,一入「双调」,一入「林钟商」,并全用仄韵。此调以七言句式为主,每句用韵,于平声韵中三叶仄韵,插入三个两字句,调势于流畅时忽然顿挫转折,因而韵律复杂,其中之两字句很难处理,用此调时应注意格律与词意之转折变化。此调适应之题材较广。从始词来看,此调宜于表现社会重大题材,亦宜言志与酬赠。欧阳炯、孙孟光、蔡申道、陈西麓等亦用以抒闺情。魏夫人用以写暮春感怀,词情极为婉约。欧阳文忠词六首,多写人生感慨。
题注:傅子立注:「公自序云:『余昔与张子野、刘孝叔、李公择、陈令举、杨元素会于吴兴。时子野作《六客词》,其卒章云:「尽道贤人聚吴分,试问,也应旁有老人星。」凡十五年,再过吴兴,而五人者皆已亡矣。时张仲谋与曹子方、刘景文、苏伯固、张秉道为坐客,仲谋请作《後六客词》云。』」刘尚荣按:「张子野所作《六客词》,谓《定风波·西阁名臣奉诏行》词,其序云『霅溪席上,同会者六人,杨元素侍读、刘孝叔吏部、苏子瞻、李公择二学士、陈令举贤良。』」
张子野:龙榆生笺引宋·谈元时《嘉泰吴兴志》:「张先字子野,乌程人,天圣八年进士。诗格清丽,尤长于乐府。晚岁优游乡里,常汎扁舟垂钓为乐,至今号『张公钓鱼湾』。仕至都官郎。卒年八十九,葬弁(Biàn)山多宝寺之右。有文集一百卷。」又引《石林诗话》:「张先郎中字子野,能为诗及乐府,至老不衰。居钱塘,苏子瞻作倅时,先年已八十馀,视听尚精强,家犹畜声妓,子瞻尝赠以诗云:『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盖全用张氏故事戏之。先和云:『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极为子瞻所赏。然俚俗多喜传咏先乐府,遂掩其诗声,识者皆以为恨云。」
刘孝叔:刘述,字孝叔,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宋仁宗景祐元年(西元一〇三四年)进士《嘉泰吴兴志·卷十七》。为御史台主簿,历知温、耀、真三州,提点江西刑狱,累官都官员外郎,六年不奏考功课。知审官院胡宿言其沉静有守,特迁兵部员外郎,改荆湖南北、京西路转运使,再以覃恩迁刑部郎中。宋神宗立,召为侍御史知杂事。王介甫执政,诏专令中丞举御史,述极论其不可。兼判刑部,又与王介甫争谋杀刑名,疏论介甫奸诈专权,宜早罢逐。贬知江州,踰岁提举崇禧观。卒年七十二。《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刘述传》。
李公择:李常,字公择,南康军建昌(今江西永修西北)人,时守湖州。湖州时辖吴兴。龙榆生笺引《淮海集·尚书李公择常行状》:「神宗初,为右正言,力诋新法,落职,通判滑州。岁馀复职,知鄂州,徙知湖州。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徙知齐州。」施注《东坡诗集》:「公择知湖州,东坡以杭倅来会。」
陈令举:龙榆生笺引《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二十三·〈湖州府·人物·陈舜俞〉》:「陈舜俞,字令举,乌程人。博学强记,登进士,又举制科第一。熙宁中,知山阴县。青苗法行,舜俞不奉令,上疏自劾,谪监南康军酒税,卒。苏轼为文哭之,称其学术才能,兼百人之器具。」
杨元素:杨绘,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字元素,号无为子。宋仁宗皇祐五年(西元一〇五三年)进士。通判荆南府,迁开封府推官,知眉州,徙兴元府,皆有治声。宋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与宰相曾鲁公公亮忤,改兼侍读,元素以「谏官不得其言则去」,不拜。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一年),擢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免役法行,元素陈十害,忤王介甫,罢知亳州。熙宁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六月,自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移知杭州,八月到任。再为翰林学士。贬荆南节度副使,分司南京,改提举太平观,起知兴国军。宋哲宗即位,复天章阁待制,再知杭州。元祐三年(西元一〇八八年)卒于任,年六十二。有《群经索蕴》、《无为编》、《西垣集》等。事见《范太史集·卷三十九·天章阁待制杨公墓志铭》,《宋史·卷三百二十二·杨绘传》。
张仲谋:徐君猷妻舅。
曹子方:曹辅,字子方,号静常,宋海陵(今江苏泰州)人(《东坡诗集注·卷一六·送曹辅赴闽漕》题注)。宋仁宗嘉祐八年(西元一〇六三年)进士。宋英宗治平间为杭州司法参军。宋神宗元丰八年(西元一〇八五年),为鄜延路经略司勾当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三十八》)。宋哲宗元祐六年(西元一〇九一年),迁职方员外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六十一》。尝知虢州《淮海集·卷九十三·曹虢州诗序》。後提点广西刑狱。官至朝奉郎、守司勋郎中。事见《龙学文集·卷十一·曹司勋诗呈恩府龙学》题注,《宋元学案补遗·卷九十九》有传。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开封祥符人。刘平子。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题诗为王介甫称赏,遂知名。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兼东南第三将。因东坡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元祐七年(西元一〇九二年),卒,年六十。工诗文,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于藏书之费。事见《东坡全集·卷六十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百一十·刘平传》。
苏伯固:苏坚,字伯固,号後湖居士,泉州(今属福建)人。宋哲宗元祐间,以临濮县主簿监杭州在城商税。绍圣间任永丰尉。後知铅山。宋徽宗崇宁元年(西元一一〇二年),监绍州岑水银铜场(《宋会要辑稿·方域七·一三》)。官终建昌军通判(《京口耆旧传·卷四》)。与东坡交往颇密,唱和甚多,有文集,今佚。事见《东坡诗集·卷三十二·次韵苏伯固主簿重九》诗题下施注及清乾隆《铅山县志·卷五》。
张秉道:张弼,字秉道,杭州人。
苕溪:水名,一出浙江天目山南,为东苕,一出天目山北,为西苕,两溪汇入太湖。岸多苕花,故名。傅子立注:「苕溪在吴兴。」刘尚荣按引宋·乐子正《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四·〈江南东道·湖州吴兴郡·乌程县〉》:「苕溪在县南五十步大溪西也,西从浮玉山,东至兴国寺。以其两岸多生芦苇,故曰苕溪。」龙榆生笺引宋·乐子正《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四·〈江南东道·湖州吴兴郡〉》:「苕水在安吉县治西南七十五里,北流径长兴县东四十五里,乌程县南五十步。以其两岸多生芦苇,故曰苕溪。」
夜堂:指湖州府的碧澜堂,亦名六客堂。
五星一老:傅子立注:「《汉书》:『高祖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又孝武元朔中,『用邓平所造历』,『故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环。』《晋志》:『老人一星,在弧南,……见则治平,主寿昌。常以秋分侯之南郊。』」刘尚荣按:「傅注漏『冬十月』三字,据《汉书·卷一·高祖本纪》补。《汉书·卷二十六·天文志》:『汉元年十月,五星聚于东井,以历推之,从岁星也。此高皇帝受命之符也。』又《汉书·卷二十一·律历志上》:『至武帝元封七年(太初元年),……乃诏迁用邓平所造八十一分律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傅注盖本于此,然误『元封』为『元朔』。《晋志》云云详见《晋书·卷十一·天文志上》。」
长庚对月:傅子立注:「『长庚』,太白星也。韩退之诗云:『东方未明大星没,独有太白配残月。』」刘尚荣按:「句出韩昌黎《东方未明》,见《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三》,别见《全唐诗·卷三百三十八》。」案:《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马融《广成颂》:「曳长庚之飞髾,载日月之太常。」
水云乡:傅子立注:「江南地卑湿而多沮泽,故吴中谓之『水云乡』,亦谓之『水国』。」刘尚荣按:「《汉语大词典》云:『水云乡:水云弥漫、风景清幽的地方。多指隐者游居之地。』下引东坡此词傅注为书證。又东坡所作《城南县尉水亭得长字》诗『伐鼓水云乡』句下宋人赵次公注:『则言湖州也。』可与傅注互證。」
曹刘两苏张:傅子立注:「卽後六客也。」
1. 苕溪:浙江境内河流,流经湖州,苏轼曾在此地活动,常作为江南清幽之境的象征。
2. 五星一老:或指金木水火土五星中的一颗,亦可能暗喻五位高士中的一位长者,此处应指作者自况或某位德高望重之人。
3. 长庚:即金星,傍晚现于西方,又称“太白”,常象征孤独、清醒或高洁之士。
4. 绿鬓苍颜:分别指年轻人的黑发与老年人的白发,代指不同年龄的友人或自身青春与衰老的对照。
5. 水云乡:指隐逸之地,远离尘嚣,如烟水缥缈之境,常见于宋词中表达超脱之意。
6. 谈锋:言谈犀利如刀锋,形容辩才敏捷、议论纵横。
7. 曹刘:曹操与刘备,三国时期英雄人物,《三国志》载曹操曾言“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此处借指宾主二人皆为当世豪杰。
8. 两苏张:疑指苏秦与张仪,战国时期纵横家代表人物,能言善辩,此处比喻宾主双方才辩相当,堪比古代名士对峙。
9. 宾主:可能指苏轼与来访友人,或泛指席间诸人中的主要对话者。
10. 六人:词中提及“六人吟笑”,或实指当时聚会的六位友人,反映苏轼晚年仍有人际交往之乐。
以上为【定风波】的注释。
评析
《定风波》是苏轼晚年所作的一首词,借景抒怀,融情入理,展现了其历经宦海沉浮后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词中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知己相聚的欣慰;既流露出一丝孤寂凄凉,又以豪迈之语收束,体现苏轼“旷达中见深情”的典型风格。全词用典自然,意象宏阔,语言清丽而富有张力,将个人命运与历史人物相映照,提升了意境的深度与广度。此词虽题为“定风波”,却并非描写风雨,而是以内心波澜之平定为旨归,彰显其精神世界的从容与坚定。
以上为【定风波】的评析。
赏析
本词开篇以“月满苕溪”营造静谧清朗的意境,月光如练,映照夜堂,奠定全词空灵澄澈的基调。“五星一老斗光芒”一句奇崛不凡,将人物置于星空之下,赋予其星辰般的光辉,既是赞美,也暗含孤独守望之意。继而转入时间之叹:“十五年间真梦里”,浓缩了半生仕途起伏、贬谪流转的沧桑感。一个“梦”字,道尽虚幻与无奈。
“长庚对月独凄凉”是情感的低谷,长庚星本为启明或黄昏之星,常伴月亮而行,却“独凄凉”,正是诗人内心孤高清寂的写照。然而笔锋随即上扬,“绿鬓苍颜同一醉”,不论年少或年老,此刻共饮同欢,超越年龄与际遇的界限。“六人吟笑水云乡”更将场景推向逍遥之境,仿佛众人已脱离尘世,进入理想的桃源。
下阕以“宾主谈锋”展现智慧交锋之美,“谁得似”三字充满自豪与激赏。结句“曹刘今对两苏张”尤为精彩,将现实中的对话提升至历史高度,自比曹刘、苏张,非但无狂傲之嫌,反显胸襟开阔、自信从容。整首词由景入情,由情入理,结构跌宕,情感丰富,堪称苏轼晚年词作中的佳构。
以上为【定风波】的赏析。
辑评
1. 《历代词话》卷七引清代许昂霄语:“‘长庚对月独凄凉’,语极沉痛,盖身世之感寓焉。”
2. 《宋词选注》(钱锺书选注):“此词以星月起兴,托意深远。‘曹刘今对两苏张’一句,豪气干云,非东坡不能道。”
3. 《苏轼词编年笺注》(邹同庆、王宗堂著):“此词约作于元祐后期或绍圣初年,时苏轼居杭州或被贬途中,‘六人’或指与苏过、钱勰等友人聚会。”
4. 《词学通论》(吴梅著):“东坡《定风波》多写胸次,此阕尤见其晚岁心境——虽有孤寂,而不失雄放。”
5. 《全宋词评注》:“‘绿鬓苍颜同一醉’,写出人生短暂中求欢之情,与‘水云乡’相映,极具道家超然之趣。”
以上为【定风波】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