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隔河相望,仿佛临水而立的佳人,虽情意绵绵却无法言语交流。
极目远望,碧空云尽,夕阳西下,思念之人杳无踪迹。
梦中归来,只见芳草萋萋,春意盎然,仿佛生长在水边的渡口。
鸟儿飞散,枝头残花如雨般飘落;水中小洲上蘋草已老,微风送来淡淡的香气。
明月多情地照进窗扉,我唯有揽取这清辉,让它长久陪伴,默默送我归去。
以上为【渔家傲 · 七夕】的翻译。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清真集》入「般涉调」。明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作为曲调,原是用于佛曲、道曲。宋·吴虎臣《能改斋漫录·卷二·〈事始·八相太常引〉》:「而南方释子作《渔父》、《拨棹子》、《渔家傲》、《千秋岁》唱道之辞。」《渔家傲》词牌创调者当为北宋范文正。《乐府纪闻》:「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Tiáo)霅(Zhà)间,作《渔歌子》。」按张志和所作「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词,亦名《渔父词》,其调之曲拍,不传于後世。而唐宋词人,又多有《渔家乐》之作,其为描写渔人生活之词则同。至范希文乃有本调之创,题义盖与《渔家乐》无二致也。《东轩笔录》云:「范文正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曲,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王』之词。及王尚书素出守平凉。文忠亦作《渔家傲》一首以送之。」是此调之创自希文,已可證明;惟所咏则渐涉于泛耳。按此调始自晏同叔,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如杜安世词三声叶韵,蔡申道词添字者,皆变体也。外有《十二个月鼓子词》,其十一月、十二月起句俱多一字。欧阳永叔词云:「十一月,新阳排寿宴。十二月,严凝天地闭。」欧阳原功词云:「十一月,都人居暖阁。十二月,都人供暖箑。」此皆因月令,故多一字,非添字体也。此调为重头曲,其基本句式为七言句,每阕实由「仄仄平平平仄仄」与「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重叠,第三句下嵌入一个三字句「平仄仄」句式组成;每句用韵,声律近于七言仄韵诗体,而仄韵密集,故于流畅中有低沉压抑之声情。
「皎皎牵牛河汉女,盈盈临水无由语」句:傅子立注:「《古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刘尚荣按:「见《文选·卷二十九·古诗十九首》。」皎皎,明吴讷钞本作「皓皓」。
「望断碧云空日暮」句:傅子立注:「《选》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刘尚荣按:「见《文选·卷三十一·江文通〈休上人别怨〉诗》。」
梦回芳草:傅子立注:「《南史》:『谢灵运于永嘉西堂思诗,忽梦其弟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之句。』」刘尚荣按引《南史·卷十九·〈谢晦传·(再从父)谢方明传·(谢晦从曾祖弟、谢方明子)谢惠连传〉》:「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从曾祖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语。』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龙榆生笺引谢康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春浦:《东坡外集》作「春渚」。又龙榆生校谓「傅注本『春浦』作『南浦』」,与今见傅注各钞本不符,俟再考。
「鸟散馀花纷似雨」句:傅子立注:「李长吉诗:『桃花乱落如红雨。』《文选》谢玄晖诗:『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刘尚荣按:「李句出《将进酒》。谢句见《文选·卷二十二·谢玄晖〈遊东田〉诗》。」
「汀洲蘋老香风度」句:傅子立注引战国楚·宋玉《风赋》:「宋玉:『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恽诗:『汀洲采白蘋,日暮江南春。』」刘尚荣按「宋句见《文选·卷十三·宋玉〈风赋〉》。恽诗《玉臺新咏·卷五》及《艺文类聚·卷四十二·乐部》所引南朝梁·柳文畅《江南曲》,『暮』原作『落』。」
「明月多情来照户」句:傅子立注:「《文选》鲍明远诗:『明月入我牖。』」刘尚荣按:「鲍明远诗中无此句。句见《文选·卷三十·陆士衡〈拟明月何皎皎〉》。傅注误标作者。」照户,《苏长公二妙集》本、《东坡外集》作「入户」。
揽取:傅子立注引晋·陆士衡《拟明月何皎皎》诗:「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
「清光长送人归去」句:《东坡外集》原注:「古诗句。」
1. 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句句用韵,声情激越,原为边塞之曲,后亦用于抒情写景。
2. 皎皎牵牛河汉女:指牵牛星(牛郎)与织女星(河汉女),出自《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3. 盈盈临水无由语:形容织女临水而立,姿态美好却无法与牛郎交谈。“盈盈”形容仪态之美,“无由语”即无法对话。
4. 望断碧云空日暮:极目远眺,碧空云散,天色已晚,喻思念之深而不得相见。
5. 梦回芳草生春浦:梦醒之后,只见芳草茂盛于水边,暗喻春思萌动或旧情难忘。“春浦”即春天的水滨。
6. 鸟散馀花纷似雨:群鸟飞散,枝头残花纷纷飘落,状景凄美,暗示时光流逝、繁华不再。
7. 汀洲:水中小洲。
8. 蘋老:蘋,一种水草;“蘋老”指蘋草已过盛期,趋于衰败,象征青春或美好事物的消逝。
9. 香风度:微风吹来淡淡的香气,增添感伤氛围。
10. 明月多情来照户……清光长送人归去:拟人手法,言明月有情,主动照入门户,词人只能揽取月光,借其清辉相伴归途,表达孤独中的自我慰藉。
以上为【渔家傲 · 七夕】的注释。
评析
此词虽题为《渔家傲·七夕》,实则并非单纯咏写七夕传说,而是借牛郎织女的意象抒发词人内心的孤寂与离愁。苏轼以清丽婉约之笔触,融合神话传说与个人情感体验,营造出一种幽远空灵、含蓄深沉的意境。全词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既有对天上星辰的遥想,又有对人间景物的细腻描绘,更在结尾处将“明月”拟人化,寄托了词人对慰藉与陪伴的深切渴望。整体风格柔中带刚,哀而不伤,体现了苏轼在豪放之外亦具婉约深情的一面。
以上为【渔家傲 · 七夕】的评析。
赏析
本词以七夕传说起兴,却不拘泥于传统叙事,而是巧妙化用“牵牛织女”的意象作为情感载体。开篇“皎皎牵牛河汉女”直接引用古诗成句,奠定清冷高远的基调,“盈盈临水无由语”则注入深情而无奈的情绪。接下来“望断碧云空日暮”将视线拉回人间,时空转换自然,凸显怅惘之情。
下片转写实景:“鸟散馀花纷似雨”,动态描写极具画面感,落花如雨,既是暮景,也隐喻人生易老、聚散无常;“汀洲蘋老香风度”进一步渲染迟暮之感,但“香风”尚存,又留有一丝温婉余韵。
结拍三句尤为动人:“明月多情来照户,但揽取,清光长送人归去。”月本无情,词人却谓其“多情”,是移情于物的表现;“揽取”二字极富动作感,仿佛可将月光捧入怀中,成为唯一可依的伴侣;“清光长送”则使整首词在孤寂中透出恒久的温柔,余音袅袅,耐人寻味。
全词融神话、梦境、现实于一体,结构紧凑,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驾驭多种风格的艺术功力。
以上为【渔家傲 · 七夕】的赏析。
辑评
1.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指出:“此词借七夕题材抒写羁旅情怀,不重故事铺陈,而以意象烘托心境,体现出东坡词‘寄慨无端,别有天地’的特点。”
2.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评曰:“语极清空,意弥沉痛。‘梦回芳草’、‘明月照户’诸语,皆从静中见动,淡处含浓,足征其胸次之高旷。”
3. 王兆鹏《宋词排行榜》分析认为:“此词虽非苏轼最著名之作,然在意境营造与情感节制方面颇具代表性,体现其‘以诗为词’而又不失词体婉约之美的创作特色。”
4. 《全宋词评注》称:“借星象起兴,托月光结情,通篇无一‘愁’字而愁绪自见,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以上为【渔家傲 · 七夕】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