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西边的栏杆旁,新吹来高远清朗的夏风,侍臣手捧茶碗,神情从容安详。
庭中的槐树仿佛也感知到天子喜悦的心情,在清幽的树影中摇曳起舞,枝叶舒展如两条飞龙腾跃。
以上为【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的翻译。
注释
1. 端午帖子词:宋代宫廷习俗,每逢端午节,臣僚向皇帝、后妃等进献五言或七言短诗,多为吉祥颂祷之语,又称“端帖”。
2. 皇帝阁:指专为皇帝而作的帖子词,因贴于宫中阁殿而得名。
3. 西槛:西边的栏杆,指宫殿回廊或庭院边的栏杆。
4. 新来:刚刚吹来。
5. 玉宇:原指神仙居所,此处比喻宫殿的华美洁净,亦可指天空。
6. 侍臣:随侍帝王左右的臣子。
7. 茗碗:茶碗,古人常于节令饮茶,此处象征清雅从容的宫廷生活。
8. 雍容:举止从容不迫,形容侍臣神态庄重闲雅。
9. 庭槐:庭院中的槐树,古代常植于宫庭,象征官禄与正气。
10. 舞破清阴作两龙:槐树在风中摇曳,枝影婆娑,仿佛在树荫中舞动,其形态如两条飞龙。此句极写动态之美,亦暗喻天子威德感化万物。
以上为【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所作《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之一,属应制诗,是宋代每逢节令向宫廷进献的礼仪性诗歌。全诗以细腻笔触描绘宫廷端午时节的祥和气象,借景抒情,通过“玉宇风”“茗碗”“庭槐”等意象烘托出帝王威仪与天人感应的和谐氛围。语言典雅含蓄,意境清丽,既体现节日喜庆,又暗寓君德昭彰、万物欣悦的颂圣之意,展现了苏轼在应制诗中融写景、抒情与颂扬于一体的高超艺术技巧。
以上为【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虽为应制之作,却毫无板滞堆砌之弊,反而意境清新,意象灵动。首句“西槛新来玉宇风”以“新来”点出时令更替之感,“玉宇风”则赋予夏风以高洁清旷之质,奠定全诗清雅基调。次句写“侍臣茗碗得雍容”,由景及人,写出宫廷生活的宁静有序,侍臣品茶之态从容,实则映衬帝王治下之太平气象。后两句转写庭槐,拟人化地称其“似识天颜喜”,将自然之物与君主情感相连,体现“天人感应”的传统观念。结句“舞破清阴作两龙”尤为精彩,“舞破”二字极具动感,将静谧树影写得气势飞动,“两龙”之喻既合端午崇龙习俗,又象征帝王威仪与祥瑞之兆。全诗短短四句,层次分明,由风而人,由人而树,由树而舞,逐步升华,将节令、宫廷、自然与政治寓意融为一体,堪称应制诗中的上乘之作。
以上为【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帖子词本难工,苏子瞻独能出乎其类,语不雕饰而意有余韵。”
2. 《历代诗话》引《竹坡诗话》:“东坡《端午帖子》,虽应制体,然‘舞破清阴作两龙’一句,奇思妙喻,非俗笔所能及。”
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东坡诗集》:“其应制诸作,亦多寓讽谕,不尽阿谀,如《皇帝阁端午词》之类,气象雍容,辞采焕发,足见才情兼备。”
4.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此诗写景入微,托兴深远。‘识天颜喜’虽涉颂语,然以槐舞为象,不落窠臼,自是大家手段。”
以上为【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