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宣城宰,家此百尺澜。
郑公不量力,敢以非意干。
玄黄杂两战,绛青表双蟠。
烈气毙强敌,仁心恻饥寒。
精诚祷必赴,苟简求亦难。
闭阁默自责,神交清夜阑。
翻译
陈履常在宣城任明经出身的县宰,家就在百尺龙潭之畔。郑公不知自量,竟敢心怀非分之想来干预此事。双方激烈争斗,如玄黄相战,红青双龙盘绕。凛然正气使强敌败亡,仁爱之心怜悯饥寒百姓。精诚所至,祷告必得回应;若敷衍苟且,则连祈求都难以实现。麦类作物枯萎萧条,日月流转,天地显得格外辽阔。想到你无官吏之累,却仍十日奔波劳顿。春日的菜蔬得益于雨雪滋润,可稍助先生餐桌之需。神龙尚不惧往来辛劳,而我却独自安逸闲居。于是闭门静坐,默默自责,直至深夜与你精神相通。
以上为【次韵陈履常张公龙潭】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作诗唱和。
2. 陈履常:即陈师道,字履常,北宋著名诗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之一,与苏轼有交往。
3. 明经:唐代科举科目之一,宋代仍有沿用,指通晓经学之人。此处指陈履常以明经身份出任宣城宰。
4. 宣城宰:宣城县令。宣城,今属安徽。
5. 百尺澜:形容龙潭水势深广,波澜壮阔。
6. 郑公:或指历史上曾试图干预地方事务或祭祀的官员,具体所指待考,或为泛指。
7. 敢以非意干:胆敢怀着不合情理的意图进行干涉。
8. 玄黄杂两战:出自《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比喻激烈争斗。玄为黑,黄为土色,象征天地交战。
9. 绛青表双蟠:绛(红色)与青(蓝色)代表两条龙盘绕之状,或喻正邪对抗,或象征神灵显现。
10. 麦麰(mài móu):泛指麦类作物。麰即大麦。
以上为【次韵陈履常张公龙潭】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次韵酬答友人陈履常之作,借张公龙潭之典抒写对友人勤政爱民的赞许与自身闲居自省之情。诗中融合历史典故、自然景象与内心反思,既称颂陈履常体恤百姓、躬身力行的德政,又以“龙不惮往来”反衬自己未能积极用世的愧疚。全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语言典雅而富有象征意味,在酬唱诗中体现出深沉的士大夫责任感与道德自省精神。
以上为【次韵陈履常张公龙潭】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龙潭”为题眼,将自然景观、历史传说与政治伦理融为一体。开篇点明陈履常任职之地及其居所环境,营造出清幽深远的意境。“郑公不量力”以下数句借用《周易》龙战之象,暗喻地方治理中的正邪较量,凸显陈履常坚守道义、仁心济世的形象。中间“精诚祷必赴”两句,强调真诚敬慎方能感通天地,体现儒家“敬天保民”的思想内核。后半转入自我反省,“念子无吏责”反衬对方勤勉,“而我独宴安”则流露出苏轼贬谪期间无力施政的惭愧。结尾“闭阁默自责,神交清夜阑”尤为动人,通过静夜独思达成精神共鸣,展现士人之间超越时空的心灵契合。全诗用典精切,对仗工稳,情感由外及内、由赞人转为自省,层次分明,余韵悠长。
以上为【次韵陈履常张公龙潭】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后山集序》:“陈履常从东坡游,得其浑厚之气,而益以苦吟之力。”虽评陈师道,亦可见苏、陈交谊之深,此诗正为佐证。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评苏轼此类酬唱诗:“东坡才大气雄,每于应酬之际,亦能发乎情性,托意深远。”
3.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提及宋代士人酬唱风气时指出:“苏门诸子,尤重精神往还,片言只语,皆寓褒贬。”此诗“闭阁默自责”一句,正见其风范。
4. 《苏诗补注》引查慎行语:“‘龙不惮往来,而我独宴安’,语含愧厉,非徒酬应之词。”
5. 钱钟书《谈艺录》云:“坡老七律,至晚年愈见苍劲,即酬赠之作,亦多寄托遥深。”此诗虽非晚年作,然已具此种特质。
以上为【次韵陈履常张公龙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