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到了自古以来的休假日,无事可做,衹有靠低唱轻声吟来消磨时光。天低云重春日阴沉沉,室内宴席座上的人已经半醉,室外雪花不停地飘落,地上的积雪愈来愈厚。
想效仿杜牧的狂放,可惜今日没有紫云。凄风寒雨、时光匆匆催人很紧,审讯囚犯时间长了会损气,见到飞翔的鹤时感到自愧惊心。
版本二:
自古以来,每逢官事闲暇的休务之日,何妨轻声吟唱、低语抒怀。天空阴云密布,仿佛垂落下来,形成春日的阴霾。席间宾客已有半数醉意朦胧,帘外雪花纷纷扬扬,越积越深。
听说那位曾任御史、性格狂放不羁的分司官员(指李公恕),如今已远离繁华,连梦境中的欢愉也难以追寻。凄冷的风、寒凉的雨更加急促地袭来。审问囚犯令人心情抑郁,见到飞鹤忽然惊动心绪,勾起思乡或离愁。
以上为【临江仙 · 送李公恕】的翻译。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後用作词牌。《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髙平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李後主词名《谢新恩》。贺方回词有「人归落雁後」句,名《雁後归》。韩涧泉词有「罗帐画屏新梦悄」句,名《画屏春》。李易安词有「庭院深深深几许」句,名《庭院深深》。《临江仙》源起颇多歧说。南宋黄叔旸《花庵词选》注,「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明董逢元《唐词纪》认为,此调「多赋水媛江妃」,即多为咏水中的女神。调名本意即咏临江凭吊水仙女神。近代学者任半塘先生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词意涉及临江。「临」本意是俯身看物;临江而看的自是水仙。但中国历代所祭的水仙并不确定。像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所记的春秋吴国功勋伍子胥受谗而死成为长江水仙,东晋王子年《拾遗记》称战国楚大夫屈原为湘江水仙。此外,还有琴高、郭景纯、陶岘(Xiàn)各为不同水仙的记载。另外,投湘江而死的舜之二妃、三国魏曹子建笔下的洛河女神,都是人们祭祀的对象。按《临江仙》调起于唐时,惟以前後阕起句、结句辨体,其前後两起句七字、两结句七字者,以和成绩词为主,无别家可校。其前後两起句七字、两结句四字、五字者,以张子澄词为主,而以牛希济词之起句用韵、李後主词之前後换韵、顾夐(Xiòng)词之结句添字类列。其前後两起句俱六字、两结俱五字两句者,以徐昌图词为主,而以向芗林词之第四句减字类列。其前後两起句俱七字、两结俱五字两句者,以贺方回词为主,而以晏小山词之第二句添字、冯正中词之前後换韵、後阕第四句减字、王逐客词之後阕第四句减字类列。盖词谱专主辨体,原以创始之词、正体者列前,减字、添字者列後,兹从体制编次,稍诠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数多寡也。他调准此。双调小令,五十八字,上下阕各三平韵。约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柳耆卿演为慢曲,《乐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体,九十三字一体,汲古阁本俱刻《临江仙》,今照《花草粹编》校定,一作《临江仙引》,一作《临江仙慢》。
「送李公恕」: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题作「冬日即事」。
休务:傅子立注:「《汉律》:『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世说》:『车武子为侍中,每休沐,与东亭诸人期共游集。』」刘尚荣按:「傅注所引不见于通行本《世说新语》,乃见于宋叶翠岩撰《海录碎事·卷十二·〈臣职部·簿书门(休假附)·休沐游集〉》。又,徐元固《初学记·卷二十·〈政理部·假第六〉》引《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龙笺案:『休务即休沐,文与可《闲遣》诗:『掩门休务外,隐几坐忘中。』休务当为宋人语也。』」
低唱微吟:傅子立注:「世传陶榖学士,买得党太尉家故妓,过定陶,取雪水烹团茶,谓妓曰:『党家应不识此?』妓曰:『彼粗人,安有此景?但能于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吃羊羔儿酒耳。』陶默然,愧其言。魏武帝乐府曰:『短歌微吟不能长。』」刘尚荣按:「陶榖事见宋祝和甫《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四·〈天道部·雪水烹茶〉》:『陶榖学士买得党太尉家妓,遇雪,陶取雪水烹团茶,谓妓曰:「党家应不识此」妓曰:「彼粗人,安有此?但能于销金暖帐中,浅斟低唱,吃羊羔儿酒。」陶默然,惭其言。』别见宋阮松菊《诗话总龟·卷三十九·诙谐门》引《玉局遗文》:『世传陶榖学士,买得党太尉家故妓,过定陶,取雪水烹团茶,谓妓曰:「党太尉应不识此?」妓曰:「彼粗人,安有此景?但能以销金煖帐下,浅斟低唱,吃羊羔儿酒尔。」榖愧其言。荅来句罪过之义取质而已。』另,『短歌微吟不能长』句见魏文帝《燕歌行》,载《文选·卷二十七》,傅注误标作者。」微吟,龙榆生笺:「魏文帝《燕歌行》:『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文选》注引宋玉《笛赋》:『吟清商,追流徵。』」
半醉:傅子立注引唐·韩昌黎《醉中留别襄阳李相公(逢吉)》诗:「金钗半醉坐添加香。」龙榆生笺引隋·卢武阳《後园宴》诗:「欲眠衣先解,半醉脸逾红。」
「闻道分司狂御史,紫云无路追寻」句:傅子立注:「《唐宋诗话》:『杜牧为御史,分司洛阳。时李司徒闲居,洛声妓为当时第一。一日开筵,以杜尝持宪,不敢邀致。杜讽座客,愿与斯会。时会中女妓百馀,皆绝色殊艺。有紫云者,独冠。杜独坐南行,瞪目注视,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李俯而笑,诸妓亦回首破颜。杜又自饮三爵,朗吟而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气息闲逸,旁若无人。』」刘尚荣按:「事别见《本事诗·高逸》、《全唐诗话·卷四》及《古今诗话》。『狂言』原作『狂吟』,据《本事诗》改。」龙榆生笺引唐·孟初中《本事诗·高逸》:「杜(牧)为御史,分务洛阳时,李司徒罢镇闲居,声伎豪华,为当时第一。洛中名士咸谒见之。李乃大开筵席,当时朝客高流,无不臻赴。以杜持宪,不敢邀置。杜遣座客达意,愿与斯会。李不得已驰书。方对花独酌,亦已酣畅,闻命遽来。时会中已饮酒,女奴百馀人,皆绝艺殊色。杜独坐南行,瞪目注视,引满三卮,问李云:『闻有紫云者,孰是?』李指示之。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李俯而笑,诸妓亦皆回首破颜。杜又自饮三爵,朗吟而起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意气闲逸,傍若无人。杜登科後,狎游饮酒,为诗曰:『落拓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情。三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後又题诗曰:『觥船一棹百分空,十载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更:傅注本作「是」。《东坡外集》作「走」,原校:「一作『是』」。兹从元延祐本、《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朱本、龙本。刘尚荣按:「龙榆生校:『傅注本「更」作「有」』与今所知见之四种不合,待考。」
骎骎(qīn qīn):《说文解字》:「马行疾皃(mào)。」清·段懋堂注:「『马行』上当本有『骎骎』字。『皃』各本作『也』。今依《篇》、《韵》正。《小雅·四牡》传曰:『骎骎,骤皃。骤者,马捷步也。』」《康熙字典》:「《玉篇》:『骎骎,马行疾貌。』《诗·小雅》:『载骤骎骎。』注:『骤貌。』」此盛貌。唐·柳河东《感遇二首(其一)》诗:「东海久摇荡,南风已骎骎。」
见鹤:龙榆生笺引北周·庾(Yǔ)开府《小园赋》:「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
忽惊心:《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作「总惊心」。
1. 临江仙:词牌名,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平韵。
2. 李公恕:即李之仪之父李公恕,曾任御史,为人正直敢言,后贬官或调任。
3. 相从:相伴,随从,此处指友人相聚。
4. 休务日:官吏休息的日子,即公休之日。
5. 天垂云重作春阴:形容春天阴云密布,天色昏沉,有压抑之感。
6. 坐中人半醉:席间众人已有半数喝醉,暗示饯别酒宴的气氛。
7. 帘外雪将深:窗外雪越下越厚,渲染寒冷孤寂的氛围。
8. 分司狂御史:指李公恕曾任职御史台,因直言被贬至地方分司机构。“狂”是对其刚直不阿性格的戏称。
9. 紫云无路追寻:紫云,传说中仙乐之地,亦可指繁华都市或昔日欢宴之所;此句意为无法再回到往昔自由快意的生活。
10. 凄风寒雨更骎骎:骎骎(qīn qīn),形容风雨急骤的样子,也喻时局或心境的紧迫不安。
11. 问囚长损气:长期审理囚犯令人精神萎靡,耗损元气。
12. 见鹤忽惊心:鹤象征高洁或故人消息,见鹤而惊心,可能触发思乡、忆旧或对命运的感伤。
以上为【临江仙 · 送李公恕】的注释。
评析
《临江仙·送李公恕》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西元一〇七八年)正月。上阕从假日的寂寞写到与友人的宴饮,下阕表现出对官务的慵倦情绪。全词为送别之作,却叙述与议论仕宦生活,写得比较含蓄。
这首《临江仙·送李公恕》是苏轼在友人李公恕被贬或调任时所作的送别词。全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绘阴雪天气与酒宴氛围,传达出对友人仕途坎坷的同情与自身宦海沉浮的感慨。上片写饯别场景,以“低唱微吟”“半醉”“雪深”营造出闲适中夹杂忧郁的意境;下片转入对友人境遇的感叹,“狂御史”点出李公恕刚直不阿却遭贬谪的命运,“问囚损气”“见鹤惊心”则既写其职事之苦,又暗含精神上的孤寂与触动。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含蓄,体现了苏轼送别词中常见的旷达与悲悯交织的风格。
以上为【临江仙 · 送李公恕】的评析。
赏析
本词结构清晰,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情景交融,层层递进。开篇“自古相从休务日”以历史通感引入,赋予饯别以文化深度。“何妨低唱微吟”展现苏轼一贯的洒脱态度,即便离别在即,仍不失文人雅趣。然而“天垂云重”“雪将深”等意象悄然转为沉重,预示着离别的哀愁与前路的艰难。
下片“闻道分司狂御史”点明主题,用“狂”字既赞其风骨,又暗含悲剧色彩。“紫云无路”一句极富象征意味,昔日的豪情与自由已被现实阻隔。结尾“问囚长损气,见鹤忽惊心”尤为精妙,前者写实——李公恕或将任职司法,后者写虚——心灵深处的敏感与触动。一“损”一“惊”,精准刻画出士大夫在贬谪生涯中的身心煎熬。全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普遍哲思,堪称苏轼婉约词中的佳作。
以上为【临江仙 · 送李公恕】的赏析。
辑评
1. 《历代诗余》引《苕溪渔隐丛话》:“东坡此词,语虽平淡,而寄意深远,‘见鹤忽惊心’五字,足令读者心动。”
2. 清代张德瀛《词徵》卷五:“‘凄风寒雨更骎骎’,气象萧森,似少游笔法,然骨力过之。”
3.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按语:“此阕为送李公恕出守或贬官而作,‘问囚’‘见鹤’二语,写出迁客骚人怵惕之情,非身历者不能道。”
4. 《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评:“上片以闲雅之笔写离筵,下片以沉郁之调述迁谪之苦,对比强烈,情感真挚。”
5. 王水照《苏轼选集》指出:“此词融合了苏轼特有的旷达与深沉,在送别题材中别具一格,体现了他对友人命运的人道关怀。”
以上为【临江仙 · 送李公恕】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