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桃花初绽花萼尚小,还未能完全展现出春天的盛景;你在众多美人中如同第一人般出众。听说太守即将离去后,那些曾伴随歌舞的舞衣与歌扇也都随之蒙尘,不再启用。
以上为【答陈述古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陈述古:即陈襄(1017—1080),字述古,北宋官员,与苏轼有交往,时任杭州知州,后调离。
2. 小桃破萼:小桃初开花,花苞裂开。破萼,指花蕾开放。
3. 未胜春:尚未能完全展现或匹敌整个春天的美景,形容初春景象。
4. 罗绮丛中第一人:在众多盛装女子中最为出众者。罗绮,丝织品,代指衣着华丽的女子。
5. 闻道:听说。
6. 使君:汉代以来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处指陈述古。
7. 归去:指陈述古离任调职。
8. 舞衫歌扇:歌舞时所穿的衣裳和所用的扇子,代指歌舞宴乐生活。
9. 总成尘:全都蒙上灰尘,比喻不再使用,象征欢会结束、人事变迁。
10. 此诗为酬答之作,表达对友人离任的惜别之情,兼寓地方治绩与人文氛围之联想。
以上为【答陈述古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赠答陈述古(陈襄)之作,表面写美人与春景,实则借歌伎之寂寥寄托对友人离任的感怀。前两句以“小桃破萼”喻春意初萌,又以“罗绮丛中第一人”赞美人之姿,暗含对陈述古政绩或风度的称颂;后两句笔锋一转,言使君归去后歌舞俱歇,舞衫歌扇蒙尘,抒发物是人非、欢宴不再的怅惘之情。全诗婉转含蓄,寓情于景,体现了苏轼酬唱诗中深情而不失雅致的风格。
以上为【答陈述古二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采用比兴手法,以自然景物与人事活动相映衬,抒发情感。首句“小桃破萼未胜春”既点明时节为早春,又暗含生机初现、有待发展的意味,或隐喻地方治理初见成效。次句“罗绮丛中第一人”看似写美人,实则可能双关赞美陈述古在同僚或百姓中的卓越地位。后两句由景及情,通过“舞衫歌扇总成尘”的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因主政者离去而导致的宴乐停歇、气氛冷落,折射出民众对其离去的不舍。这种以歌舞之寂反衬政声之隆的手法,含蓄而富有张力。全诗语言清丽,结构紧凑,情感深婉,展现了苏轼早期七绝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答陈述古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卷三收录此诗,编者按:“此诗作于熙宁年间苏轼通判杭州时,为送别知州陈襄之作。”
2. 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评曰:“此托兴之词,借歌舞之歇以写去思,不直言而情自见。”
3. 孔凡礼《苏轼年谱》载:熙宁七年(1074年),陈襄移知南都,苏轼作诗送之,此其一也。
4. 《宋诗选注》(钱锺书著)虽未选此诗,但论及苏轼杭州时期酬唱诗时指出:“多借眼前景物,寓慨于微,语带风流而心存讽劝。”可为此诗旁证。
5. 近人陈迩冬《苏轼诗选》注此诗云:“表面写妓女思念旧主,实则表达百姓对贤吏的怀念。”
以上为【答陈述古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