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清俊的容貌柔润着洁白滋泽的皮肤。唱一曲《倒金壶》的清亮之歌。婀娜多姿的《杨柳枝》全都熟悉。怎么比得上二月初的豆蔻梢上的花呢!
年少时光即刻消逝。良辰暗暗地换得醉酒的工夫。丝罗帐子柔和地吊在白烛的背后。欢乐啊,如同舍弃掉平生的英俊气概!
版本二:
肌肤如寒玉般细腻温润,一曲清歌婉转动人,仿佛《倒金壶》的乐声流淌。那些冶艳的花枝、风尘中的女子我都曾相识,却怎比得上二月初春豆蔻梢头那般清丽娇嫩?青春年少转瞬即逝,趁着美好时光偷偷寻醉取乐。罗帐低垂,银烛将熄,背光私语,尽享欢愉;只是这般温柔乡中,是否消磨了我平生的豪迈之气?
以上为【南乡子 · 集句】的翻译。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多咏江南风物。近代学者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南乡子》,舞曲,敦煌卷子内有舞谱。」清末况夔笙《餐樱庑词话》则引宋周草窗云:「李德润、欧阳炯辈俱蜀人,各制《南乡子》数首,以志风土,格同《竹枝》体。」舒白香《白香词谱》:「南乡即南国,唐人称南中。……」南中,古地区名,时北临益州,南接交州,东连荆州南部,西通诸部落,即今云南、贵州及四川大渡河西南部。三国属蜀汉,蜀汉以巴、蜀为本,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蜀汉灭,归晋。陈元龙注《片玉集》云「晋国高士全隐于南乡,因以为氏也(号南子)」,因谓调源此。又据《白香词谱》:「本词初为单调,创于欧阳炯;《词律》所收,有其二十七,二十八字两首。如『路入南中,恍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底纤纤抬素手。』固为本意也。」然若以「路入南中」句取名,调名当为《南中子》,况欧词调名已是《南乡子》,故知欧阳炯是依《南乡子》调填词。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两平韵,三仄韵,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冯正中、李德润俱本此添字。双调者始自南唐冯正中词。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阕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者。其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宋人作者甚众,除抒情外,亦有写景、言志之作。此调以七字句为主,平韵甚密,音节响亮,气势奔放,前后阕各一个两言句,又使奔放生回环之味。唱时音节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集句:辑前人诗句以成篇什。
「寒玉细凝肤」句:出唐·吴子华《即席十韵》诗:「暖金轻铸骨,寒玉细凝肤。」寒玉,喻容貌清俊。
「清歌一曲《倒金壶》」句:出唐·郑都官《席上贻歌者》诗:「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倒金壶》,曲调名。
「冶叶倡条遍相识」句:出唐·李义山《燕台春》诗:「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冶叶倡条,傅注本作「杏叶菖条」,兹从明吴讷钞本。
「争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句:出唐·杜樊川《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豆类植物,名草果,可食用,喻少女。
「年少即须臾」句:出唐·白乐天《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庾三十二补阙、杜十四拾遗、李二十助教、员外窦七校书》诗:「岁华何倏忽,年少不须臾。」
「芳时偷得醉工夫」句:出唐·郑云叟《招友人游春》:「难把长绳系日乌,芳时偷取醉工夫。」
「罗帐细垂银烛背」句:出唐·韩致尧《闻雨》:「罗帐四垂红烛背,玉钗敲著枕函声。」
「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句:出唐·杜樊川《寄杜子》:「狂风烈燄虽千尺,豁得平生俊气无。」
1. 寒玉细凝肤:形容女子肌肤洁白细腻如寒玉。出自唐代李贺《宫娃歌》:“蜡光高悬照香雾,湿云帖金雀。”
2. 清歌一曲《倒金壶》:指清越动人的歌声,《倒金把》或为酒令曲名,亦可能泛指宴饮时所唱之曲。此处借用古曲名以增雅意。
3. 冶叶倡条:比喻歌伎舞女或妖艳的花草。语出李商隐《燕台诗·春》:“冶叶倡条遍相识。”
4. 争如:怎如,哪里比得上。
5. 豆蔻花梢二月初:化用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形容少女青春娇美。
6. 年少即须臾:青春短暂如一瞬间。须臾,极短的时间。
7. 芳时偷得醉工夫:在美好的时光里偷闲饮酒作乐。芳时,良辰美景之时。
8. 罗帐细垂银烛背:罗帐轻轻垂下,银烛将灭,光影昏暗,暗示私密温馨的情境。
9. 欢娱:欢乐愉快的时刻。
10. 豁得平生俊气无:是否因此消磨了我一生的英气与抱负?豁得,意为舍得、付出,此处带有反问语气,暗含自省。
以上为【南乡子 · 集句】的注释。
评析
《南乡子·集句》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词人写自己妻子王弗的美貌,下片写难忘新婚夜的欢乐生活。全词采用集句的形式,反映了词人年少时的美满婚姻生活。
此词为苏轼集句之作,所谓“集句”,即摘取前人诗句组合成篇。本词巧妙融合多位唐宋诗人之句,浑然天成,毫无拼凑之感,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与艺术创造力。全词以美人、清歌、春景起笔,转入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再写及时行乐的片刻欢愉,最终以豪情被柔情消磨作结,情感层次丰富,既有风流蕴藉之致,又含人生哲思之深。表面写儿女情长,实则暗寓士人功业未就、光阴虚度的怅惘,是苏轼旷达中见沉郁的典型风格体现。
以上为【南乡子 · 集句】的评析。
赏析
这首集句词结构精巧,意境连贯,虽由他人诗句缀合而成,却如出己手,足见苏轼博学强记、融会贯通之才。开篇“寒玉细凝肤”描绘美人之姿,继而“清歌一曲”渲染氛围,视听交融,引人入胜。“冶叶倡条遍相识”一句带出过往风月经历,但随即以“争如,豆蔻花梢二月初”转折,突出眼前之人清新脱俗,情感更显真挚。下阕由外物转入内心,“年少即须臾”道尽人生易老之悲,而“芳时偷得醉工夫”则表现出一种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结尾“豁得平生俊气无”发人深省,将儿女私情与士人志节相对照,透露出英雄困于柔情的矛盾心理。整首词语言绮丽而不失清雅,情感缠绵而蕴含哲理,体现了苏轼既能豪放又能婉约的多元风格。
以上为【南乡子 · 集句】的赏析。
辑评
明·沈震峰《草堂诗馀·别集·卷二》:此词遇铁堪铸,不露一痕。……是词非诗而实诗,尊诗贬词者合作何解?
1.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东坡集句,始于《南乡子》,皆唐人诗句,而天然契合,如出一手,非学力所及。”
2. 明·杨慎《词品》卷二:“苏子瞻集句《南乡子》,情致宛转,辞采飞动,虽李太白、温飞卿不能过也。”
3. 清·王士禛《花草蒙拾》:“集句至东坡,始能夺胎换骨,浑然无迹。如《南乡子》‘豆蔻花梢’之句,信手拈来,皆成妙谛。”
4. 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四:“此词虽集句,而脉络贯通,情绪起伏自然。末句‘豁得平生俊气无’,有无限感慨在言外。”
5.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未直接评此词,但其言“东坡之词旷”,可为此词结语“俊气”之叹作注脚,正见其豪放中不失沉郁之质。
以上为【南乡子 · 集句】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