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一匹骏马疾驰如风,蹄下似有万马奔腾之势,仿佛从昆仑玄圃而来,如同清晨的虹霓升腾。
回望世间已无识得千里马的伯乐,反有人说拉着盐车的驽马胜过那月下题名的良驹。
以上为【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时秦君举进士不得】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作诗唱和。
2. 参寥师:即僧人道潜,号参寥子,苏轼好友,与秦观亦有交往。
3. 秦太虚: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北宋著名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4. 举进士不得:指秦观参加进士考试未能考中,此诗作于其落第之后。
5. 一尾追风:形容骏马奔驰极快,如尾随疾风而行。
6. 抹万蹄:夸张手法,谓一马飞驰之势压倒万马奔腾。
7. 昆仑玄圃:传说中昆仑山上的仙境,为神仙所居,象征高洁超凡之地。
8. 朝隮(jī):早晨的虹霓,出自《诗经·鄘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此处喻骏马神采飞扬,如天降神物。
9. 伯乐:春秋时善相马者,名孙阳,后世用以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10. 盐车:典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服盐车而上太行。”指千里马被用来拉重载盐车,比喻贤才屈居下位。月题:疑为“月中题名”之省,指科举高中、金榜题名,传说进士名题于月中,故称“月题”。
以上为【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时秦君举进士不得】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次韵酬答参寥师寄赠秦观(字太虚)三首绝句之作,时值秦观应进士试落第。诗中借千里马与伯乐的典故,抒发怀才不遇之慨,同时暗寓对世俗价值颠倒的讽刺。前两句以夸张笔法写骏马神姿,气势磅礴;后两句笔锋一转,感叹世无知音,良才被弃,反不如庸才得用。全诗托物言志,意境深远,情感沉郁而含蓄,体现了苏轼在友人失意之际的深切同情与哲理思考。
以上为【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时秦君举进士不得】的评析。
赏析
本诗虽短,却意蕴丰厚,结构精巧。首句“一尾追风抹万蹄”以极度夸张的手法刻画骏马之神速与风采,一个“抹”字极具力度,将一骑绝尘、万马莫及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次句“昆仑玄圃谓朝隮”进一步将此马神格化,将其来历设想为自仙境降临,如晨虹破空,非凡俗所能比拟,实则暗喻秦观才华卓绝、超群拔俗。
后两句陡然转折,由赞美转入悲慨。“回看世上无伯乐”,直抒胸臆,感叹知音难遇,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实。末句“却道盐车胜月题”尤为辛辣,表面上说世人反而认为拉盐车的劣马胜过即将题名金榜的良驹,实则是对当时科举制度不公、取士不明的深刻讽刺。良才落第,庸者得进,是非颠倒,令人扼腕。
全诗运用比兴手法,以马喻人,寄托深远。语言雄奇而不失含蓄,情感沉痛而节制,充分展现了苏轼在友情、仕途与人生理想交织下的复杂心境。
以上为【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时秦君举进士不得】的赏析。
辑评
1. 《纪评苏诗》卷十六引纪昀语:“前二句极状其才,后二句极叹其遇,对比强烈,感慨深至。”
2. 《宋诗钞》评:“借题发挥,寓意遥深。以马喻人,不落痕迹,东坡善用典如此。”
3. 《苏诗选评笺释》云:“‘抹万蹄’三字力透纸背,非东坡不能道。结语反言若讽,尤见其忠厚悱恻之情。”
4. 清代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引查慎行评:“通首皆比,而意在言外。秦太虚屡试不第,东坡每寄慨于此。”
以上为【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时秦君举进士不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