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二更时分,山间缓缓吐出一轮明月,隐居之人正独自度过这寂静的夜晚。
可叹我与明月,每夜都在江楼之下相望相伴。
风吹动树枝久久不能停歇,露水沾湿了野草,已不可坐卧。
只得返回屋中闭门就寝,只听得虫儿在夜色中唧唧低语。
以上为【江月五首,并引】的翻译。
注释
1. 江月五首,并引:苏轼所作组诗,共五首,此为其一。原诗有序(引),说明创作背景。
2. 二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二更为晚上九点至十一点。
3. 山吐月:形容月亮从山后缓缓升起,仿佛山中吐出一般,形象生动。
4. 幽人:隐士,此处指诗人自己,亦含孤高清寂之意。
5. 可怜:可爱、可叹之意,此处兼有怜惜、感慨之情。
6. 风枝:被风吹动的树枝。
7. 露草不可藉:露水打湿了草地,无法作为垫席坐卧。藉,垫、铺之意。
8. 掩关卧:关闭门户就寝。关,门扇。
9. 唧唧虫夜话:虫鸣声如低语,形容夜深人静。唧唧,虫鸣声。
10. 江楼:临江的楼阁,可能指黄州或其它贬所之地的建筑。
以上为【江月五首,并引】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江月五首》之一,作于贬谪期间,借月下独夜之景,抒写孤寂幽怀。全诗以“月”为线索,贯穿人、景、情三者,意境清冷幽邃。诗人以“幽人”自况,表现其身处逆境而依然保持高洁心境的状态。语言简淡自然,却蕴含深沉情感。通过夜月、风枝、露草、虫鸣等意象,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秋夜图景,传达出诗人孤独中的自省与对自然的深切体悟。
以上为【江月五首,并引】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极简笔法描绘秋夜江畔独处的情景,情感内敛而深远。首句“二更山吐月”以“吐”字写月出之态,赋予山以生命感,营造出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次句“幽人方独夜”点明主体——一位孤独的夜行人,与前句形成人与自然的呼应。第三、四句“可怜人与月,夜夜江楼下”,将人与月并置,似月为人伴,人亦为月守,彼此相怜,流露出诗人长期贬谪中孤独无依却仍不失温情的心境。
后四句转入具体环境描写,“风枝久未停”写动,“露草不可藉”写湿冷,暗示外界不适于久留,只能归寝。末句“唧唧虫夜话”以细微之声反衬夜之寂静,余韵悠长。全诗无激烈言辞,却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和意象组合,传达出深沉的孤寂与哲思,体现了苏轼“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江月五首,并引】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按语:“此诗写贬居黄州时月下独步之情景,语极平淡,而意味深远。”
2. 清·纪昀《苏斋笔记》:“‘山吐月’三字奇警,非寻常写月可比。‘可怜人与月’一句,情致缠绵,有物我两忘之趣。”
3.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虽未直接评此诗,然其论苏诗云:“东坡晚年之作,多寓理于景,以自然写心事,此其所以为高。”可为此诗注脚。
4.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王直方诗话》:“东坡《江月》诗,清绝如画,读之令人神往。”
5.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虽主唐诗,然其评宋诗亦云:“苏子瞻诗,能于陶渊明淡处得神,此《江月》之类是也。”
以上为【江月五首,并引】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