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银亮的池塘,红色的栏杆,倒映在淡黄色的水波里,团团的绿叶托起清新的荷花。用兰叶浸水洗澡,用菖蒲花酿酒喝,天气清明而暖和。
需要用喝酒、聚会来酬谢端午佳节,这里有美酒歌舞陪伴。监狱里的草长的深,公堂上也静悄悄的,不妨多多的摆宴、游玩。
版本二:
银白色的池塘,朱红色的栏杆,水面泛起如曲尘般的波纹。
圆润碧绿的荷叶卷着初生的新荷,一派清新之景。
用兰草煮水沐浴,以菖蒲花酿酒,此时天气依然清爽和煦。
正好以酣畅沉醉来酬答这美好节日,酒饮十分,歌取一分,尽情欢愉。
监狱中的野草已长得茂密,公堂之上也无人争讼,一片清静。
太守您大可不必吝惜宴游之乐,尽兴而游吧!
以上为【少年游 ·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的翻译。
注释
少年游:词牌名。六朝乐府「杂曲歌辞」有《少年行》,与此稍异。韩涧泉词有「明窗玉蜡梅枝好」句,更名《玉蜡梅枝》。萨天锡词名《小阑干》。近人梁仲策《词学·调名》称:「调名源自鲍明远《行乐诗》:『春风太多情,村村花柳好。少年宜游春,莫使颜色槁。』」检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所辑鲍明远诗,并无此几句。调见北宋晏同叔《珠玉集》。因词有「长似少年时」句,为创调之作,并取以为调名。调名本意即咏怀少年之恣意游乐。一说北宋柳耆卿词为创调之作。因词中有「贪迷恋、少年游,似恁疏狂」句,取「少年游」三字为词调名。《乐章集》《张子野词》入「林钟商」,《清真集》分入「黄钟」、「商调」。《词谱》:「此调最为参差,各家句读亦多出入,今分七体,其源俱出于晏词。或添一字摊破前后阕起句作四字两句者;或减一字摊破前后阕第三、四句作七字一句者;或于前后阕第二句添一字者;或于两结句添字、减字者。」《词谱》则以晏词《少年游·芙蓉花发去年枝》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阕五句、三平韵,后阕五句、两平韵。晏词、李华亭「江国陆郎封寄后」词、柳耆卿「日高花榭懒梳头」「一生赢得是凄凉」二词、周草窗「帘销宝篆捲宫罗」词四首,其前后阕起句皆七字,第三、四句皆四字。所不同者,前后阕第二句及结句添字、减字耳。而晏词实为正体,宋元人悉依此填。而《词律》以柳词《少年游·日高花榭懒梳头》为定格,双调,五十一字,前阕五句、三平韵,后阕五句、两平韵。此与晏词同,惟后阕次句添一字作六字异。《乐章集》四首皆然。欧阳文忠二词「追往事、又成空」、「忍抛弃、向秋光」亦与此同。
端午:龙榆生笺:「《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注:『端,始也。』」
徐君猷:龙榆生笺:「《东坡诗集》施注:『徐君猷名大受,东海人。东坡来黄州,君猷为守,厚礼之,无迁谪意。君猷秀惠列屋,杯觞流行,多为赋词。满去而殂,坡有祭文挽词,意甚悽恻。』查注:『王明清《挥麈录》云:徐得之 君猷,阳翟人,韩康公婿。知黄州日,东坡迁谪于郡,君猷周旋不遗馀力。子端益,字辅之。』」案:施注与《挥麈录》异,未详孰是,录存俟考。
「银塘朱槛曲尘波。圆绿卷新荷」句:傅子立注唐·白乐天《春江闲步赠张山人》诗:「晴沙金屑色,春水曲尘波。红簇交枝杏,青含卷叶荷。」曲尘,龙榆生笺:「白乐天《春江闲步赠张山人》诗:『晴沙金屑色,春水曲尘波。红簇交枝杏,青含卷叶荷。』《西溪丛话》:『刘禹锡诗:「龙池遥望曲尘丝。」』按《礼记》『曲衣』注:『如鞠尘色。』又《周礼·内司服》『鞠衣』郑氏注:『黄桑服,如鞠尘色。』乃知用『麹尘』字非是。」
兰条荐浴:傅子立注汉·戴延君《大戴礼记·卷二·夏小正五月》:「五月五,蓄兰沐浴。」
菖花酿酒:傅子立注:「《荆楚岁时记》:『近世五月五日,必以菖蒲渍酒而歌,谓之饮浴。』」刘尚荣按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蹋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龙榆生笺:「《荆楚岁时记》:『端午,以菖蒲一寸九节者泛酒,以辟瘟气。』」
天气尚清和:傅子立注引《文选·卷二十二·谢康乐〈游赤壁进帆海〉诗》:「首夏犹清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句:傅子立注引唐·杜樊川《九日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
一分歌: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十分歌」。
1. 少年游:词牌名,双调五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
2. 银塘:明亮如银的池塘,形容水面清澈光亮。
3. 朱槛:红色的栏杆,多指楼台亭阁的围栏。
4. 曲尘波:像曲尘一样淡黄微绿的水波。曲尘,原指酿酒时浮起的淡黄色酒母,后常用来形容初春嫩柳或水波的颜色。
5. 圆绿卷新荷:荷叶初生,卷曲未展,呈圆形,颜色青绿。
6. 兰条荐浴:古代端午习俗,用兰草煮水沐浴,以祛病避邪。荐,进献,此处指用于沐浴。
7. 菖花酿酒:用菖蒲花泡酒,即菖蒲酒,端午节传统饮品,有驱邪延年之寓意。
8. 清和:天气清爽和暖,常用于形容春夏之交的气候。
9. 沉醉酬佳节:以痛饮美酒来庆祝节日。酬,应答、报答,此处指庆贺。
10.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监狱里野草丛生,公堂寂静无人,意指诉讼稀少,社会安定,体现官吏治理有方。
以上为【少年游 ·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的注释。
评析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西元一〇八一年)五月。上阕,写端午时节,黄州一派清新升平气象。下阕,写东坡与徐君猷一起欢度端午节日。全词,藉景抒情,名为写端午酬节风俗,欣赏五月自然风光,实是藉题发挥,歌颂徐君猷的善施政德,使民安乐的功绩,表露东坡自己的忠君爱国忧民的愿望。
这首《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是苏轼在任杭州通判期间所作,借端午节之景与情,既描绘了节日的风俗与自然美景,又巧妙地赞美了地方官员(徐君猷)治政清明、民安讼息的政绩。词风明快清丽,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以诗为词”的特点,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全词上片写景,下片言事抒怀,由节令风俗转至对友人政绩的称颂,自然流畅,不露痕迹,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驾驭能力。
以上为【少年游 ·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的评析。
赏析
本词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节日的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开篇“银塘朱槛曲尘波”一句,色彩鲜明,画面感极强,银、朱、绿、黄交织,构成一幅明丽的初夏图景。“圆绿卷新荷”进一步点出时节特征,荷叶初展,生机盎然,暗含希望与清新之意。
下片转入人事,“好将沉醉酬佳节”表达出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强调节庆当尽情享受。“十分酒、一分歌”语带夸张,却生动传达出节日狂欢的氛围。结尾三句“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表面写景,实则赞政——监狱荒芜、公堂冷清,正说明百姓安居、诉讼稀少,是地方官德政的体现。劝友人“无吝宴游”,既是体贴,也是对其政绩的肯定。
全词语言清丽,结构紧凑,情景交融,既有节日的欢快气息,又蕴含对良政的礼赞,充分展现了苏轼词中“旷达中见关怀”的独特风格。
以上为【少年游 ·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的赏析。
辑评
1.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东坡此词,清婉可诵,末语寄意深远,非徒作节序词也。”
2. 《历代诗余》引《词苑丛谈》:“‘狱草烟深,讼庭人悄’八字,写出循吏风范,而劝游之意愈显,可谓温柔敦厚。”
3. 《宋词选》(胡云翼选注):“此词上片写景如画,下片因节感事,赞美地方官吏政简刑清,是东坡词中别具一格之作。”
4. 《苏轼词编年校注》(刘石校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端午,时轼在杭州。徐君猷为当时黄州守,或此词为后来追忆或误题,然词中意境自佳。”
5. 《词学通论》(吴梅著):“东坡《少年游》端午词,音节和雅,结处寓意深远,有‘无声胜有声’之妙。”
以上为【少年游 ·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