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立春之日,我因病在家中静养,邀请安国前来探望,仍请他邀约率禹功一同到来。我虽不能饮酒,也会请成伯主持酒宴,我自己则拄着拐杖、倚着几案坐在其间,观赏诸位畅饮欢笑,以此排遣心中郁结。
平日斋居养病,又逢禁烟时节(寒食前后),辜负了去年一年的美好春花。今日若非刺史(使君)不勉强自己欢喜,那么早春的风光又将为谁而明媚呢?
那位身穿青衫的才子(指安国)远道而来,千里赴约;而我这白发老翁只能倚仗百钱所换的药杖度日。
为何不一起前来探望我的病体呢?我已经让人召唤你们,如散花天女般前来慰我寂寞。
以上为【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请率禹功同来。仆虽不能饮,当请成伯主会,某当杖策倚几于其间,观诸公醉笑,以拨滞】的翻译。
注释
1. 立春日: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春天开始。古人重视立春,常有迎春、祭神等习俗。
2. 安国:疑为苏轼友人,具体生平不详,或为僧人或士人,常见于苏轼诗中提及。
3. 率禹功:人名,应为苏轼友人,事迹不详,可能与安国同属方外或文士之交。
4. 仆:苏轼自称,谦称。
5. 成伯:苏轼弟苏辙之字“子由”,但此处“成伯”或另有所指,亦可能为他人,待考。一说为苏轼族人或友人。
6. 杖策倚几:拄着手杖,倚靠着几案,形容病中闲坐之态。
7. 拨滞:排遣郁结之情,消除烦闷。
8. 斋居卧病禁烟前:指在寒食节禁火之前,居家斋戒养病。“禁烟”即寒食节禁火习俗。
9. 使君:汉代以来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处或泛指地方官员,也可能用以称呼来访友人,带调侃意味。
10. 散花天:佛教典故,出自《维摩诘经》,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声闻之境界。此处借指友人如天女降临,慰藉病中之人。
以上为【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请率禹功同来。仆虽不能饮,当请成伯主会,某当杖策倚几于其间,观诸公醉笑,以拨滞】的注释。
评析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贬谪期间,正值立春,诗人抱病居家,触景生情,既感时伤怀,又不失豁达风趣。诗中既有对春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慨,也有对友情的深切期盼。虽言“卧病”“不能饮”,却仍设宴邀友,意在借友朋欢聚驱散孤寂。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寓悲于乐,体现了苏轼“以旷达遣忧患”的典型人生态度。结构上由景入情,由己及人,层层递进,末以佛典收束,余韵悠长。
以上为【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请率禹功同来。仆虽不能饮,当请成伯主会,某当杖策倚几于其间,观诸公醉笑,以拨滞】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立春”开篇,却不见喜庆,反以“卧病”起句,形成强烈对比,凸显诗人身处逆境却不忘节令更替的敏感情怀。首联“斋居卧病禁烟前,辜负名花已一年”,既点明时间背景,又抒发了因病错失春光的遗憾。“辜负”二字沉痛而含蓄,暗含岁月蹉跎之叹。
颔联转写外物:“此日使君不强喜,早春风物为谁妍。”妙在一问——若无人欣赏,春色何以为美?此语化无情为有情,赋予自然以情感寄托,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颈联以“青衫公子”与“白发先生”对举,一少一老,一远一困,形成鲜明对照,既赞友人重情义之可贵,又自伤衰老漂泊之无奈。
尾联发出热切邀请:“曷不相将来问病,已教呼取散花天。”语气由婉转至急切,借用佛典“散花天女”之喻,将友人比作带来慰藉的天人,诗意陡然升华。全诗由病中孤寂写起,终以精神超脱作结,体现了苏轼在困顿中寻求心灵解脱的智慧与胸襟。语言看似平淡,实则情深意远,耐人咀嚼。
以上为【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请率禹功同来。仆虽不能饮,当请成伯主会,某当杖策倚几于其间,观诸公醉笑,以拨滞】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卷四十三引查慎行语:“此诗病中作,语虽萧散,而情致缠绵。‘早春风物为谁妍’七字,写尽无主之春,真是化工之笔。”
2. 《宋诗钞·东坡集》评:“东坡晚岁诗多带禅味,此篇‘散花天’之喻,不着痕迹,融情入典,非俗手所能梦见。”
3. 清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云:“‘青衫公子家千里,白发先生杖百钱’,对偶极工,而意极悲凉。千里赴约者义,百钱支命者穷,读之令人酸鼻。”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载:“起结皆淡而有味,中四语尤见老境苍茫。使君不喜,则春亦无妍,此等句,惟东坡能道。”
以上为【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请率禹功同来。仆虽不能饮,当请成伯主会,某当杖策倚几于其间,观诸公醉笑,以拨滞】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