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你为了奉养亲人而远行万里,如同古人背米尽孝;又像陶侃运砖般勤勉自励,为的是修养身心、砥砺志节。读书切莫效仿那些荒废学业、任麦被风吹散的懒惰之士,也不要像丢羊后才后悔读书不足的人。你父亲一生辛劳,直到白发苍苍;如今你正值青春年华,应当奋发图强。昔日管仲与鲍叔牙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他们早年也曾是贫贱商人——你又怎能因一时困顿而气馁呢?
以上为【送公为游淮南】的翻译。
注释
1. 公为:人名,具体生平不详,应为苏轼友人,此次将游历淮南。
2. 负米万里:典出《孔子家语·致思》:“子路曰:‘负米百里之外,以养亲。’”比喻为奉养父母而不辞辛劳。
3. 运甓无度:典出《晋书·陶侃传》,陶侃在州府任职时,每日搬运百砖于斋外,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甓”即砖,喻励志勤身。
4. 流麦士:指汉代高凤。传说他读书时持竿护麦,雷雨至而不知,麦被冲走,后用“流麦”形容读书不专或生活困顿仍苦读之人。此处反用,劝勿学此类人之疏懒。
5. 挟策亡羊:典出《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比喻因沉迷读书而荒废实务,亦可引申为不得其法的学习。
6. 乃翁:你的父亲。
7. 汝今勉强当青春:你如今应在青春年华奋发努力。“勉强”在此作“尽力、振作”解,非现代“强迫”义。
8. 管、鲍:管仲与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贤臣,早年共同经商,后鲍叔牙荐管仲于齐桓公,终成霸业。
9. 以君霸:助君主成就霸业。
10. 两士贾宁非贫:这两位士人(指管仲、鲍叔)当初经商,难道不是贫贱之人吗?意在说明出身贫寒不可限志。
以上为【送公为游淮南】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苏轼为友人送行之作,题中“公为”应指其友人游历淮南。全诗以劝勉为主旨,通过历史典故与人生哲理,激励对方珍惜青春、奋发有为。诗中融合孝道、勤学、修身、立志等儒家价值,语言质朴而意蕴深厚,体现了苏轼对友情的珍视及其一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虽为送别诗,却无伤感缠绵之笔,反以刚健之辞鼓舞人心,颇具苏轼豪迈通达的风格特征。
以上为【送公为游淮南】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清晰,层层递进:首联以“负米”“运甓”两个典故起兴,分别强调孝亲与修身,奠定全诗庄重勤勉的基调;颔联转而从反面立论,告诫勿学“流麦”“亡羊”之徒,批判懒惰与不得其法的学习态度;颈联由古及今,直面现实,指出父辈已老,青春须惜,情感真挚,催人奋进;尾联引管仲、鲍叔之例,升华主题——英雄不问出处,贫贱不能阻其大志。全诗意象厚重,用典精当,语言简练而富于力量。苏轼借送别之机,寓教于情,既显师友之道,又见其人格理想。诗风近杜甫之沉郁,然骨力中透出东坡式的豁达与自信,堪称劝勉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送公为游淮南】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评:“此诗质直中有深意,规劝而不失温厚,足见苏公待友之诚。”
2. 清·纪昀《苏诗纪事》卷五引王士禛语:“‘负米’‘运甓’二语,便见立身大节;结以管鲍,尤见识力超卓。非徒作训诫语也。”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语语切实,不尚虚辞。东坡诗之有裨世教者,此类是也。”
4. 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提及:“苏集中此类赠答劝学之诗,多能融经铸史,以理趣胜,此篇尤为条达明晰。”
以上为【送公为游淮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