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度崤𡽑,新晴喜若何。
云间瞻太华,马上看黄河。
心已为形役,身兼抱病多。
平生远游志,垂老渐销磨。
翻译
在崤山风雨中跋涉前行,
初晴的喜悦心情难以言表。
于云霞缭绕间遥望太华山,
在马背上眺看黄河的奔流。
内心早已被世俗事务所奴役,
身体又兼受着多病的困扰。
平生怀揣着远游四方的志向,
如今垂垂老矣,已逐渐消磨。
以上为【阌乡道中】的翻译。
注释
阌(wén)乡:旧县名,在今河南省灵宝市西部,1954年并入灵宝。
崤𡽑(xiáo hán):指崤山。𡽑,多指有草木的山。崤山为秦岭东段支脉,自古以险峻闻名。
太华(huà):即西岳华山,因其西有少华山,故称太华。
心为形役:心灵被身体(所追求的世俗之物)所奴役。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销磨:消逝,磨灭。
以上为【阌乡道中】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元代诗人宋褧的行旅抒怀之作。诗中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在阌乡道中的所见与所感,将旅途的艰辛、病痛的缠身与年华老去、壮志消磨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前两联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雨后初晴、山河壮阔的旅途景象,意境开阔;后两联笔锋一转,直抒胸臆,化用陶渊明“心为形役”之典,抒发身心俱疲、理想幻灭的深沉感慨。全诗情景相生,由外而内,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古代士人在人生晚景中普遍的失落与彷徨。
以上为【阌乡道中】的评析。
赏析
本诗的核心在于“行旅”与“人生”的相互映照。
结构与意境:诗歌遵循“景-情”转换的结构。首联以“风雨度崤𡽑”起笔,暗示人生旅途的艰难,而“新晴喜若何”则是一丝短暂的慰藉。颔联“云间瞻太华,马上看黄河”气象宏大,是诗中最为昂扬的笔墨,展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胸中仍存有对壮美河山的向往与豪情。然而,这开阔的视野也反衬出个人的渺小,自然引出后文的感慨。
情感与哲思:颈联与尾联是情感的集中爆发。“心为形役”道出了为生计仕途奔波的身不由己,“身兼抱病”则加重了肉体的痛苦。这两重枷锁共同作用,使得曾经“平生远游志”的豪情,在“垂老”的现实面前,只能无奈地“渐销磨”。这种从志向远大到现实困顿的转变,充满了浓重的悲剧色彩,极易引发历代读者的共鸣。
艺术特色: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对仗工稳。尤其是颈联的“心”与“身”、“已”与“兼”的运用,将内在的精神困顿与外在的身体病痛层层递进,极具表现力。
以上为【阌乡道中】的赏析。
辑评
清·顾嗣立《元诗选》:“宋褧(显夫)与其兄宋本(诚夫)齐名,时称‘二宋’。其诗风温润俊雅,多有感慨之音。《阌乡道中》一诗,后半抒怀,沉郁顿挫,颇得老杜遗风。”
近代·钱基博《中国文学史》:“(宋)褧诗如《阌乡道中》……皆能于风物摹写之中,见其身世飘零之感。对仗工切而气韵流走,非斤斤于字句者可比。”
当代学者张立敏《宋褧诗词校注》:“此诗是诗人晚年作品的真实写照。‘心为形役’一语双关,既指宦游生涯,亦指病体拖累。尾联的‘销磨’二字,饱含了无限的辛酸与无奈,是解读全诗情感的关键。”
以上为【阌乡道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