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君子,蹈常履素。
晦明风雨,不改其度。
平生丘壑,散发箕裾。
坠车天全,颠沛何惧。
腰适忘带,足适忘屦。
不知有我,帽复奚数。
流水莫系,浮云暂寓。
歌诗宁择,请饮《相鼠》。
罚此陋人,俾出童羖。
翻译
我听说君子,始终遵循常道,安于朴素。
无论天色明暗、风雨交加,都不改变其操守。
平生志在山水林泉,自由自在,披发箕坐,不拘礼法。
即使跌倒坠车,天性完好无损;即便颠沛流离,又有何畏惧?
腰间忘了系带,脚上忘了穿鞋。
甚至忘记自身的存在,又何必去数头上戴了几顶帽子?
像流水般无法挽留,如浮云暂时寄居世间。
飘然随风而行,既非刻意离去,也非有意获取。
我的冠冕如明月般皎洁,佩饰是美玉宝璐。
无需绳缨自能系结,不用簪子也能牢固附着。
吟诗何必苛求工巧,姑且饮酒吧,就唱那《相鼠》之诗。
惩罚这般浅薄之人,叫他献出无角的公羊(童羖)吧!
以上为【龙山补亡,并引】的翻译。
注释
1. 龙山补亡:指补写已散佚的关于“龙山”的古诗。“龙山”可能指重阳节孟嘉落帽之地,亦或泛指隐逸之山。
2. 君子,蹈常履素:语出《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意谓君子安于平常之道,行为质朴。
3. 晦明风雨,不改其度:无论环境好坏,操守不变。晦明,指昼夜阴晴;度,气度、节操。
4. 平生丘壑,散发箕裾:形容隐士生活。丘壑,山水幽隐之地;散发,不束发,象征放达;箕裾,即“箕踞”,两腿张开而坐,为古代不拘礼法之态。
5. 坠车天全:即使遭遇意外(如坠车),天性依然完整无损。语出《庄子·达生》:“虽忘足,履之适也。”
6. 腰适忘带,足适忘屦:腰舒服到忘记系带,脚舒适到忘记鞋子。化用《庄子·达生》“忘足,履之适也”之意。
7. 不知有我,帽复奚数:连“我”都忘了,又何必计较帽子多少?喻超然物外,物我不分。
8. 流水莫系,浮云暂寓:人生如流水不可挽留,如浮云短暂寄居世间。表达无常观与超脱感。
9. 我冠明月,佩服宝璐:冠如明月般清朗,佩玉为宝璐(美玉名),象征高洁品格。
10. 不缨而结,不簪而附:无需绳带自能打结,无需发簪自能固定,喻自然而成,不假外力。
以上为【龙山补亡,并引】的注释。
评析
此诗题为《龙山补亡,并引》,实为苏轼拟古之作,借补写古人亡佚之诗的形式,抒发个人情怀与人生哲思。全诗以“君子”自况,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坚守本心的人格理想。诗人通过一系列意象——如“晦明风雨”“坠车天全”“流水浮云”等,表达了对逆境的坦然、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语言简古高远,风格近于魏晋玄言诗与陶渊明式的隐逸诗风,体现出苏轼晚年思想趋于旷达、内省的一面。末段以戏谑口吻斥“陋人”,罚其“出童羖”,则带有寓庄于谐的讽刺意味,亦见其儒者批判精神未泯。
以上为【龙山补亡,并引】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以“补亡”形式创作的一首哲理诗,融合了儒家的君子人格与道家的自然超脱思想。开篇“吾闻君子,蹈常履素”确立主题:真正的君子不因外境变迁而动摇内心准则。随后以“晦明风雨”作比,强调操守之坚定。中间部分大量借用《庄子》意象,如“忘带”“忘屦”“天全”等,体现身心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正是道家“适性逍遥”的体现。而“流水”“浮云”两句,则带有佛教无常观的色彩,三教思想在此交融无碍。
诗中“我冠明月,佩服宝璐”一句尤为精彩,将内在德性外化为璀璨光辉,既具浪漫想象,又显人格高度。结尾转为戏谑,“请饮《相鼠》”“罚出童羖”,引用《诗经·鄘风·相鼠》中讽刺无耻之徒的诗句,反衬自身清高,并以不可能之事(童羖,无角公羊)讥讽俗人,幽默中含锋芒。整体结构由庄入谐,情感层次丰富,展现了苏轼融哲理、诗意与幽默于一体的独特风格。
以上为【龙山补亡,并引】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此诗拟古而意远,托补亡以寄怀,盖晚岁心境之写照也。”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语近玄言,而不堕理窟;意涉诙谐,而自有风骨。东坡之学养,于此可见一斑。”
3.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附论:“苏子瞻晚年诗多出入庄骚,此篇尤得《达生》《秋水》之神,而以儒者襟怀统摄之,可谓通方之才。”
4. 王国维《人间词话未刊稿》:“东坡《龙山补亡》虽为游戏之笔,然‘不知有我’‘浮云暂寓’诸语,实契无我之境,较之靖节,亦不多让。”
5. 钱钟书《宋诗选注》:“此诗貌似仿古,实则自抒胸臆。以‘补亡’为名,行独创之实,正东坡善用旧题翻新意处。”
以上为【龙山补亡,并引】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