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看人世间的一切,没有什么比醉酒之时更显真实的了。
连虚空都会消散毁灭,更何况充满百般忧愁的肉身。
可惜我明白这个道理太晚,只能眼看满头黑发渐渐变白。
圣人难以骤然求得,姑且每日招致贤者共饮吧。
以上为【饮酒四首】的翻译。
注释
1. 饮酒四首:苏轼创作的一组饮酒诗,此为其一,内容承陶渊明《饮酒》诗风而来,借酒寄意。
2. 人间世:指人世间的生活,语出《庄子·人间世》,原指人在复杂社会中的处境。
3. 无如醉中真:没有比醉酒时更真实的状态。苏轼认为酒能使人摆脱世俗束缚,显露真情。
4. 虚空为销殒:连虚无的空间都会消亡,比喻万物皆有尽时。
5. 况乃百忧身:何况是充满忧愁的肉体之身。百忧,极言忧愁之多。
6. 华发新:指黑发渐白,年华老去。华发,花白的头发。
7. 圣人骤难得:圣人不是轻易就能达到的境界。骤,突然、轻易。
8. 日且致贤人:每天暂且招引贤人相聚。致,招致、延请。
9. 坐令:徒然使,白白地导致。
10. 真:本真、真实的情感与状态,道家所崇尚的“真”境。
以上为【饮酒四首】的注释。
评析
这组诗题为《饮酒四首》,此处所录为其中一首,集中体现了苏轼在仕途困顿、人生多艰之际,借酒抒怀、以醉求真的思想倾向。诗人通过对“醉中真”的推崇,表达对现实虚伪与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他意识到生命短暂、忧患丛生,而清醒之时往往困于礼法与世情,唯有醉中才能触及本真。末二句则流露出无奈中的积极态度:虽不能立刻成为圣人,但可亲近贤者,在饮酒论道中寻求精神慰藉。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融合了道家超脱与儒家进取的双重精神。
以上为【饮酒四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以“醉中真”为核心命题,展现了苏轼深邃的人生哲思。开篇即提出“我观人间世,无如醉中真”,直截了当,气势凛然。在苏轼看来,尘世纷扰,礼法拘束,人心难测,唯有酒后方能卸下伪装,回归本心。这种“真”不仅是情感的真实,更是存在意义上的坦诚与自由。
“虚空为销殒,况乃百忧身”一句,笔锋陡转,从哲学高度揭示生命的脆弱。连无形无相的“虚空”终将毁灭,何况是血肉之躯、饱受忧患缠绕的人?此句化用佛道思想,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切体认。
第三联“惜哉知此晚,坐令华发新”转入个人感慨,带有浓重的迟暮之叹。诗人意识到真理虽近,却觉悟太迟,青春已逝,鬓发斑白,徒留遗憾。“坐令”二字尤见沉痛,暗含无力回天之悲。
结尾“圣人骤难得,日且致贤人”则由悲转达,体现儒家式的积极入世态度。虽然成圣之路遥远艰难,但不妨每日与贤者交往,在饮酒谈笑中修养德行、砥砺志节。此句既是对自我的宽慰,也是对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
整首诗融汇儒释道三家思想,语言质朴而意蕴深厚,情感跌宕起伏,既有哲理深度,又富人情温度,堪称苏轼饮酒诗中的代表之作。
以上为【饮酒四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以醉写真,因真悟空,由空返仁,层层递进,可见坡公胸中丘壑。”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起语奇崛,‘醉中真’三字,括尽千古酒人心理。后幅归于致贤,不落颓唐,见其操守。”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苏诗之妙,在能以理语成诗。如此篇‘虚空为销殒’,纯是佛理,而自然流入诗句,毫无滞碍。”
4. 钱钟书《谈艺录》:“东坡每于酒中觅道,非耽饮也,实避世而求真耳。‘无如醉中真’一语,可作其饮酒诸诗总纲。”
5. 王国维《人间词话》附评:“坡老‘坐令华发新’五字,写尽中年蹉跎之感,与‘人生看得几清明’同调。”
以上为【饮酒四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