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谷雨时节春光明媚,山川黛绿青翠如染。
桑叶间戴胜鸟啼鸣,沼泽浮萍悄然生长。
暖屋中幼蚕蚁蠕动,和风里麦秆拔节声。
斑鸠徒然拂拭羽翼,鸣声哀切不忍卒听。
以上为【咏廿四气诗 · 谷雨三月中】的翻译。
注释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第六节气,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源自“雨生百谷”之说。
黛色:青黑色,多形容山水色。
戴胜:鸟名,俗称“山和尚”,谷雨时节常鸣于桑间,示蚕事将兴。
浮萍:水生植物,谷雨时雨水增多,浮萍滋生。
蚕蚁:刚孵化的幼蚕,色黑似蚁,故称。
麦葶:麦秆,“引麦葶”指麦子抽茎拔节。
鸣鸠:斑鸠,谷雨时节鸣叫,其声被古人视为催耕之音,亦暗含雨意。
拂羽:鸟类用喙整理羽毛,此处兼指斑鸣叫时的动作。
以上为【咏廿四气诗 · 谷雨三月中】的注释。
评析
节令诗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元稹此诗准确捕捉谷雨三候(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融物候知识于诗境,体现唐代节令诗“以诗记时”的实用功能。
对比手法:前六句皆明快欢畅,尾联忽转“不堪听”,以鸠鸣的悲苦反衬春光的珍贵,形成情感张力。
农本思想:诗中“蚕蚁”“麦葶”等意象,反映唐代重视农桑的社会风气,亦可见诗人对民间生活的关切。
以上为【咏廿四气诗 · 谷雨三月中】的评析。
赏析
此诗紧扣谷雨节气物候特征,以白描手法逐层展开自然与人文画卷。首联总写谷雨时节山川泛绿的宏观景象;颔联选取“戴胜鸣”“浮萍长”两个典型细节,暗示春深夏近、万物滋长;颈联转写农事,暖屋育蚕、麦田喧风,透出繁忙而蓬勃的生机;尾联却以斑鸠哀鸣作结,在明快基调中注入一丝淡淡的愁绪,既符合谷雨多雨阴湿的气候特点,亦含蓄寄托诗人对时光流转的微妙感怀。全诗语言简净,意象精准,兼具节气指南与抒情诗的双重韵味。
以上为【咏廿四气诗 · 谷雨三月中】的赏析。
辑评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元微之节令诗,状物工细如《月令》注疏,而句复清丽。”
清·纪昀《四库总目提要》:“元稹《咏廿四气诗》虽非其最著者,然节候物色,曲尽其态。”
近代·钱钟书《谈艺录》:“元稹写谷雨‘鸣鸠拂羽’之句,非徒摹声,更寓农时急迫之感,盖鸠鸣似‘布谷’,古人听之如催耕。”
此诗为元稹系列组诗《咏廿四气诗》中的一首,作于诗人中年时期。组诗全面描绘二十四节气的物候变化与民间风俗,兼具文学性与科普性,反映唐代文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观察与诗性表达。
以上为【咏廿四气诗 · 谷雨三月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