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如游鱼般接连前行终究有何益处,龙门虽险却须奋力攀登。
若成功自当施雨济世,若无所作为则耻于称鹏。
激浪诚然难以溯游而上,但雄心依旧可作依凭。
待风云暗中际会之时,鱼鳍突然腾跃凌空。
挣脱泥淖告别浑浊河水,直上云霄得见澄澈沧海。
回看那些顺流而下的同类,谁敢企望与我一同高升。
以上为【赋得鱼登龙门】的翻译。
注释
1. 鱼登龙门:《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大鱼积龙门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
2. 鱼贯:如游鱼相接,《汉书·匈奴传》“络绎而至,鱼贯而进”
3. 为鹏:《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4. 鬐鬣:鱼鳍,《礼记·礼运》“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
5. 烟霄:云霄,《宋书·符瑞志》“云烟霄露,皆为祥瑞”
以上为【赋得鱼登龙门】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元稹以科举考试习用的“赋得体”抒写仕途抱负之作。全诗以鱼跃龙门典故为框架,前四句通过“鱼贯”的从众性与“苦登”的个体性对比,揭示科举之路的艰辛;“作雨”“为鹏”分别化用《庄子》鲲鹏典故与《孟子》“若大旱之望云霓”意象,展现济世雄心。中四句“激浪难溯”与“风云会合”形成困境与机遇的辩证,尾联“回瞻顺流辈”的孤高姿态,既见及第者的自豪,亦含对庸碌之辈的蔑视,典型反映中唐士人强烈的功名意识。
以上为【赋得鱼登龙门】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言排律在艺术上构建了“浊-清-升”的垂直意象系统。起笔“鱼贯终何益”以反诘打破常规,继以“龙门苦登”的艰辛确立奋斗基调。中段“激浪难溯”的阻力描写与“风云会合”的转机预言,暗合《周易》“潜龙勿用”到“飞龙在天”的卦象演进。尾联“泥滓辞浊”与“烟霄见澄”的洁净意象,既喻指脱离寒微处境,更象征精神境界的升华。元稹巧妙运用多重典故层叠:既保留《三秦记》龙门传说的原始动力,又融入《庄子》的逍遥气魄,更注入《孟子》的担当精神,在科举试帖诗中展现出罕见的雄浑格局。
以上为【赋得鱼登龙门】的赏析。
辑评
1. 宋·洪迈《唐人万首绝句选》:
“微之《赋得鱼登龙门》,‘有成当作雨’句,真得《孟子》‘霖雨苍生’意,在试帖诗中尤为高格。”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元相此篇,前半写艰辛,后半写腾达,‘回瞻顺流辈’五字,尽露新进士矜伐之态。”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排律难得流动,此诗‘风云潜会合,鬐鬣忽腾凌’,如见鱼龙变化之状,结句尤见身份。”
4.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
“微之诗多尖刻,而此作气象峥嵘,‘激浪诚难溯’一联,可作举子箴铭。”
以上为【赋得鱼登龙门】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