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指点着将小舟移向柳堤停泊,
美人与我相视一笑携手同游。
走上桥头更觉秋日花香浓郁,
繁花正当西陵小苑的西畔头。
以上为【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的翻译。
注释
著柳堤:停靠于柳堤之畔。著,同“着”,附着、停靠。
相顾复相携:相互对视又携手同行,状亲密同游之态。
秋香:秋季开放的花卉香气,当指桂花、菊花等。
西陵:即西泠,杭州西湖孤山一带地名,原为南齐名妓苏小小葬处。
以上为【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极简笔触勾勒出秋日湖游的雅致画面。首句“指点移舟”展现主动的游赏兴致,“美人相顾复相携”则通过双“相”叠用,既写并肩同游之态,更暗含心神相契的知交情谊。后两句以“上桥”形成视角转换,借“秋香重”的通感写法,将无形花香转化为可感知的重量,最终以“西陵小苑西”的方位叠用,营造出花团锦簇的纵深空间感。全诗在流动的视角中捕捉瞬间美感,体现姜夔“清空骚雅”的诗学追求。
以上为【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绝以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完成空间叙事:开篇“移舟”是远景推进,“相携”转为人物中景,“上桥”提升观察高度,“花在”则定格特写。诗人巧妙运用感官转换——舟行视觉、携手触觉、桥头嗅觉最终汇于花卉的视觉定位,在十四字间完成从动态游赏到静态发现的审美过程。更耐人寻味的是,“西陵”作为历史意象(苏小小葬地)与当下“秋香”形成时空叠印,令旖旎秋色平添一缕文化幽思。这种将身世之感融入山水清赏的笔法,正是姜夔诗作“清气盘空”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的赏析。
辑评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评姜夔七绝:“白石诗风神潇洒,如晴云秋月,非雕饰可到。”
清《四库全书总目》称:“夔诗风格高秀,缘情体物,得风人遗意。”
近人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白石诗中屡用‘西陵’意象,与其《湖上寓居》诸作皆渗透江湖文人的清寂之思。”
以上为【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