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幽静地寻访山水本无特定目的,独自前行,心境悠然绵长。
在丰乐桥边垂钓,在逍遥堂前采摘枸杞。
罗浮山间春意萌动,云影日光透出清澈明亮的光辉。
处处野梅绽放,家家户户飘散着腊月酿酒的香气。
路上遇见一位瘦小的道士,疑似古代仙人左元放。
我想上前与他交谈,又担心他忽然化作白羊离去。
以上为【残腊独出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残腊:腊月将尽,指农历十二月末。
2. 幽寻:隐逸地寻访山水胜境。
3. 独往意自长:独自出行,心境悠远绵长。语出《庄子·在宥》:“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4. 丰乐桥: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或为惠州一带桥梁,苏轼曾居惠州。
5. 采杞:采摘枸杞,古人认为枸杞可延年益寿,亦象征隐逸生活。
6. 逍遥堂:苏轼在惠州所居之地,有“逍遥堂”之称,亦泛指闲适之所。
7. 罗浮:罗浮山,位于广东博罗,道教名山,传说为葛洪炼丹处,亦有仙人遗迹。
8. 腊酒:腊月所酿之酒,农家常于岁末酿酒,以备过年。
9. 眇道士:眇,同“渺”,形容瘦小或遥远;亦可解为“目盲”,此处或指形貌奇异的道士。
10. 左元放:即左慈,字元放,东汉末方士,传说有神通,能变化隐形,《后汉书》《搜神记》均有载,传其曾化为白羊。
以上为【残腊独出二首】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写于苏轼晚年贬谪期间,题为“残腊独出”,即岁末独行所见所感。全诗以清淡自然之笔,描绘冬末初春山野景象,抒发诗人超然物外、向往隐逸的情怀。诗中既有现实景物的细腻描摹,又融入神仙传说的想象,表现出苏轼在困顿中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体现了其“平淡中见奇崛”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残腊独出二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结构清晰,前四句写诗人独行所为,垂钓采杞,展现其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中间四句转写自然景色与民俗风情,野梅盛开、腊酒飘香,呈现出岁末山村的温暖生机;最后四句引入神秘色彩,遇道人而生遐想,既表达对仙道的向往,又暗含对变幻莫测人生的警觉。
苏轼此时身处贬所,却无悲苦之音,反而以平和之心感受自然之美与民间温情。诗中“幽寻本无事”一句奠定全篇基调——无目的的行走正是心灵的自由。而“恐复化为羊”用左慈典故,既增添奇幻色彩,也流露出对超凡脱俗的渴望与疑虑,体现其儒道交融的思想境界。全诗语言简淡,意象清新,情景理交融,堪称苏轼晚年山水诗的佳作。
以上为【残腊独出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清旷有致,写残腊而不觉其寒,独步山野,心与物游,真得陶(渊明)韦(应物)之遗意。”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语极平淡,而意味深长。‘处处野梅开,家家腊酒香’十字,写出岭外岁暮风土,亲切如画。”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未收此诗,但在《清诗别裁集》中评苏诗云:“东坡诸体皆妙,尤以五言短章为高,不假雕饰,自然浑成,此其一也。”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此诗似不经意而出,而气韵自足。‘我欲从之语,恐复化为羊’,荒诞中寓哲理,盖见仙道之不可执,人生之无常矣。”
以上为【残腊独出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