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本心并非不仰慕前代贤人,却惊怪自己因循苟且渐生白发。
追逐时俗终显庸碌琐碎,粉饰官职确知前路渺茫。
最忆濠梁之上体会鱼游之乐,反觉惭愧如猪圈谋食般营求。
幸有故交能够慰藉我心,诗成如玉每每投赠相和。
以上为【次韵杨乐道述怀之作】的翻译。
注释
次韵:依原诗韵脚唱和。
杨乐道:杨畋字乐道,北宋名臣,曾任知制诰。
前修:前代贤人,《楚辞》“謇吾法夫前修兮”。
猎较:争夺猎物,喻追逐名利,典出《孟子·万章下》。
画墁:粉刷墙壁,喻徒劳无功,见《孟子·滕文公下》。
濠梁知鱼:庄子与惠子濠梁论辩鱼乐,典出《庄子·秋水》。
牢策:猪圈与食槽,“为彘谋”化用《庄子·达生》“祝宗人说彘”。
珠玉:喻诗句珍贵,杜甫《和贾至早朝》“诗成珠玉在挥毫”。
以上为【次韵杨乐道述怀之作】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王安石和答友人杨乐道之作,展现其变法前夕的复杂心境。全诗以“素心”与“因循”的矛盾开篇,通过“猎较”“画墁”等自嘲性典故,解剖仕途与理想的冲突。颈联“知鱼乐”与“为彘谋”形成精神境界的尖锐对比,尾联在友人唱和中寻求慰藉,整体呈现北宋士大夫“出仕与归隐”的典型心理困境,折射出熙宁变法前夜的思想激荡。
以上为【次韵杨乐道述怀之作】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律以精密的典故架构展现内心波澜:首联“素心”与“因循”对举,揭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颔联连用“猎较”“画墁”两个孟子典故,将仕途困惑上升到哲学层面;颈联通过庄子的“鱼乐”与“彘谋”形成精神世界的两极张力,其中“最忆”与“翻惭”的转折,暗含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尾联回归唱和本体,在“诗成珠玉”的文人雅趣中暂得安宁。王安石巧妙化用儒道经典,使个人抒怀获得深厚的思想纵深,其用典密度与情感浓度达到平衡,展现其“瘦硬通神”的独特诗风。
以上为【次韵杨乐道述怀之作】的赏析。
辑评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 :“荆公诗‘濠梁最忆知鱼乐,牢策翻惭为彘谋’,虽用《庄子》而理趣一新,此其所以独绝。”
清·吴之振《宋诗钞》 :“‘素心’二字是通篇筋骨,后联庄语皆从此出,可见介甫未变法时胸中已有万古。”
钱钟书《谈艺录》 :“‘画墁营职信悠悠’七字,写尽官场倦怠感,较白乐天‘笼禽槛猿’喻更见苦涩,此宋人理智深处之悲哀。”
现代学者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 :“此诗作于嘉祐末年的矛盾表述,实为熙宁变法的心理前奏,在个人抒怀中已预示时代巨变的必然性。”
以上为【次韵杨乐道述怀之作】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