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在樊笼中寄食终老俯首低眉,华美绶带深藏不肯自我炫耀。
待到天明日朗时姑且一吐锦绣,孩童初见相互惊疑猜测不休。
以上为【吐绶鸡】的翻译。
注释
1. 吐绶鸡:即火鸡,喉下有肉垂,变色如绶带
2. 樊笼:鸟笼,喻束缚之境
3. 低摧:低头摧眉,状困顿貌
4. 组丽:华美的丝带,指吐绶鸡的肉垂
5. 自媒:自我炫耀
6. 天日清明:双关自然天气与政治清明
以上为【吐绶鸡】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王安石借物言志的咏物诗佳作,通过吐绶鸡(火鸡)在笼中深藏华彩、待时而吐的特性,寄寓了士大夫不慕虚荣、待时而动的品格修养。全诗以“樊笼寄食”的窘迫处境与“组丽深藏”的内敛姿态形成张力,在“天日清明”的时机把握与“儿童惊猜”的世俗反应中,完成对才德之士当韬光养晦、适时展现的精神礼赞,体现了宋人咏物诗“不粘不脱”的审美理想。
以上为【吐绶鸡】的评析。
赏析
此诗艺术上构建了“压抑-蓄势-迸发”的情感曲线:首句“老低摧”以时间维度写处境之艰,次句“肯自媒”以道德抉择写品格之洁,第三句“聊一吐”在谦逊语气中暗含迸发力量,结句“互惊猜”以外界反应反衬才德之奇崛。诗人巧妙运用双重隐喻,“樊笼”既指物理笼槛又喻官场束缚,“天日清明”既写自然气象又暗指政治环境。全诗语言简净而意蕴丰厚,“深藏肯自媒”五字尤见儒家“待价而沽”的处世智慧,“儿童惊猜”的细节既保留物性特征,又暗含对识才者少的现实感慨,堪称北宋咏物诗中以小见大的典范之作。
以上为【吐绶鸡】的赏析。
辑评
1. 宋人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公诗多寄托,‘组丽深藏肯自媒’即《易》‘遁世无闷’之义。”
2. 清人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此诗当作于退居钟山时,‘天日清明聊一吐’实寓熙宁新政之思。”
3.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咏物诗贵有寄托,此诗后二句与杜牧《赤壁》‘铜雀春深’同一机杼。”
4. 钱钟书《宋诗选注》:“‘儿童初见互惊猜’较之李白《梁甫吟》‘雷公砰訇震天鼓’,别具含蓄隽永之妙。”
5. 程千帆《宋代诗歌研究》:“荆公此作在平凡物象中注入士人精神,开后来杨万里‘诚斋体’咏物之路。”
以上为【吐绶鸡】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