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饥饿时思念黄河的鲤鱼与鲂鱼,口渴时盼望蔗汁盛于玉碗的清凉。
冬季愿有纯棉衣物面对阴雪,夏季愿穿细葛布衫度过酷暑。
千方百计谋划却身心愁苦,一事无成便鬓发斑白。
在天街调笑吟咏海燕,粗茶淡饭并非您所说的狂放。
以上为【古风次韵答初和甫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初和甫:黄庭坚友人,生平待考
2. 河鲤、河鲂:黄河名产,《诗经·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3. 蔗浆:甘蔗汁,《楚辞·招魂》“腼鳖炮羔,有柘浆些”
4. 绉絺:细葛布,《诗经·邶风·绿衣》“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5. 苍浪:花白斑驳,白居易《冬至夜》“年衰俱苍浪,病骨独萧飒”
6. 天街:京城街道,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7. 藜羹脱粟:粗劣饭食,《史记·太史公自序》“粝粱之食,藜藿之羹”
以上为【古风次韵答初和甫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黄庭坚酬答友人之作,通过日常物质需求与人生困境的对照,展现士人生活实态。前四句以排比句式罗列四季基本需求,勾勒出朴素的生活愿景;后四句突转“万端作计”的生存压力,在“调笑天街”的洒脱与“藜羹脱粟”的清贫间,完成对士人精神追求的肯定。全诗在平实叙述中暗含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以上为【古风次韵答初和甫二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展现黄庭坚化俗为雅的诗学功力。首联“饥思”“渴思”以生物本能破题,却选用“河鲤”“蔗浆”等雅致意象,将口腹之欲升华为审美体验。颔联“冬愿”“夏愿”延续《诗经·七月》的岁时结构,但“纯绵”“绉絺”的材质关注,折射出宋代物质文化的精细特征。颈联“万端作计”与“一事不谐”形成强烈反差,道出北宋士人在党争漩涡中的普遍焦虑,“鬓苍浪”的生理细节更强化了时代压力下的生命消耗。尾联“调笑天街”的放达姿态,既是对韩孟诗派“不平则鸣”的继承,又以“非公狂”的辩白,暗含对世俗眼光的超越。全诗通过欲望清单(鱼鲂/蔗浆/绵絺)与生命实况(愁苦/鬓白)的并置,在物质与精神的多重维度中构建起真实而立体的文人形象。
以上为【古风次韵答初和甫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任渊《山谷诗集注》:“前四句皆退之《感春》‘我恨不如江头人’之意,而锻炼益工”
2.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万端作计’一联,真困厄中语,较东坡‘多生绮语磨不尽’更见沉痛”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后山效此作《呜呼行》,终觉太露,不若山谷‘调笑天街’仍自蕴藉”
4. 钱钟书《谈艺录》:“‘饥思’‘渴思’云云,实开杨万里‘诚斋体’先声,然山谷以思力胜,诚斋以机趣长”
以上为【古风次韵答初和甫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