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一位贤士的价值,千金也难以偿还;我先后师从陈、赵二位与两位欧阳先生。举起马鞭,拍手大笑,像山简那样洒脱自在;可叹世间,只有并州的葛强一人能与之相比。
以上为【西湖戏作一绝】的翻译。
注释
1. 一士千金未易偿:谓一位贤才的价值,即使千金也难以抵偿,强调人才之珍贵。
2. 我从陈、赵两欧阳:指苏轼曾受教于陈襄、赵抃以及欧阳修、欧阳棐(或泛指欧阳氏门人)。陈、赵为北宋名臣,亦是苏轼在杭州时的前辈上司与师友。
3. 山简:西晋名士山简,性好饮酒,任征南将军时镇守襄阳,常游习家池,醉饮自如,有“倒载归”之典,象征放达不羁。
4. 并州一葛强:葛强为山简的部下,深受宠信,常随其游乐,后世用以比喻得力亲随或知己。并州,古地名,此处借指山简幕中人物。
5. 举鞭拍手笑山简:化用山简游乐之事,表现诗人自比山简,豪情逸致,笑傲湖山。
6. 西湖:指杭州西湖,苏轼曾两度任职杭州,对西湖感情深厚。
7. 戏作:本为游戏之作,但往往蕴含深意,苏轼常用此题抒怀。
8. 两欧阳:可能指欧阳修及其子欧阳棐,或泛指欧阳氏门人,体现苏轼对欧门学术的承袭。
9. 陈、赵:即陈襄(字述古)与赵抃(字阅道),均为北宋名臣,曾任杭州知州,对苏轼有提携之恩。
10. 葛强:史载山简“唯爱葛强”,强为其苍头(仆从),因亲近而名传后世,此处或自嘲知己稀少,唯类此等亲近之人。
以上为【西湖戏作一绝】的注释。
评析
此诗题为《西湖戏作一绝》,实为苏轼借游西湖之机,抒发对师友的追思与自身志趣的表达。全诗以“士”之价值开篇,强调人才难得,继而自述求学经历,提及多位师长,流露出敬重之情。后两句转为豪放洒脱之态,借用晋人山简与葛强的典故,既表现自己不拘礼法、纵情山水的逸兴,又暗含知音难觅的感慨。虽称“戏作”,实则寓庄于谐,情感深沉,体现了苏轼融儒雅与旷达于一体的诗风。
以上为【西湖戏作一绝】的评析。
赏析
此诗为七言绝句,语言简练而用典精当。首句“一士千金未易偿”立意高远,凸显士人价值,奠定全诗尊贤崇道的基调。次句“我从陈、赵两欧阳”以平实语气回顾师承,既表谦逊,亦显渊源有自。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庄入谐,以“举鞭拍手”之动作展现豪迈之态,借山简醉游之典,抒写自己徜徉西湖、超然物外的情怀。结句“只有并州一葛强”意味深长,表面似自嘲知音寥寥,实则暗含对现实人际的冷峻观察与孤独感。全诗融记事、抒情、用典于一体,短短四句,层次丰富,体现了苏轼“以议论入诗”“以才学为诗”的典型风格,亦见其身处仕途而心寄林泉的精神追求。
以上为【西湖戏作一绝】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此诗看似轻快,实含师门之念与世无知己之叹,盖戏言中藏深情者。”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引评:“‘一士千金’起语沉重,后忽作疏狂语,正是东坡本色。山简、葛强之比,不独取其乐,亦取其孤。”
3.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虽未直接评此诗,但论及苏轼用典时指出:“东坡诗多以人事为喻,借古抒怀,尤善用晋宋间名士故事以写己志。”可为此诗所用山简典之旁证。
4.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校注者案:“‘两欧阳’或指欧阳修与欧阳棐父子,陈、赵则为陈襄、赵抃,皆熙宁间在杭有声望者,轼尝受其知遇。”
5. 《历代诗话》中《竹坡诗话》载:“东坡守杭,多赋西湖,或庄或谐,皆有深致。此诗以‘戏作’名篇,而意在知己与师道之间。”
以上为【西湖戏作一绝】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